【大紀元2012年04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飛編譯)美國各大學商學院迫切地希望提升全球形象,正大力招攬外國研究生,但學校的職業服務辦公室感到頭痛,因為外國學生畢業後找工作不易。

《華爾街日報》報導,緊縮的工作簽證和複雜的手續,使招募海外員工的程序顯得很麻煩。如果工作空缺能找到美國籍人才,公司就沒有理由去招聘外國身份的留學生,而且還有潛在的文化差異和高昂的額外培訓費用成本。這使很多美國商學院中的海外學生就業率遠低於美國籍同學。

在田納西州納什維爾市範德比爾特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的歐文研究生管理學院(Owen Graduate School of Management),2011年M.B.A.課程中四分之一的學生是外國人,多數來自中國、印度和韓國。

「如果我們國際留學生的比例過高,而他們又無法找到工作,這是我們的恥辱。」 學校首席招聘官塔米.法辛吉(Tami Fassinger)說。「我們必須了解到,找工作必須是招生標準的一部分。」她補充說。

在過去兩年,歐文學院已加強幫助外國留學生求職,包括聘請專業的職場訓練講師,安排那些已在美國成功獲得工作的校友蒞校演講,組織前往亞洲的求職之旅,提供網絡研討會來認識文化差異,並提供那些願意雇用留學生的公司名單。

但儘管學校十分努力,2011年歐文學院M.B.A. 畢業生中,僅有67%的外國學生在畢業後3個月內獲得了工作,而美國籍同學的就業率為85%。

在羅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Rochester)的西蒙研究生商學院(Simon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今年冬天招生官員訪問了位於中國的20多家跨國公司,包括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和埃森哲PLC(Accenture PLC),了解他們的招聘條件,並鼓勵他們考慮西蒙學院的國際留學生來填補海外職位。去年秋季,該學院超過一半的M.B.A.新生是外國人;去年秋季入學的一年制金融碩士課程學生中,也有超過一半來自國外。

西蒙學院也幫助尚未找到工作的外國學生在美國進行短期諮詢工作,讓他們在畢業後過渡幾個月,幫助尋找一份較長期的工作。

30歲的印度學生塞繆爾(Rajeev Samuel)希望畢業後留在美國,工作地點最好靠近他在芝加哥的妻子。塞繆爾進入了一家美國公司的最後一輪面試,但公司詢問他是否願意重回印度或到中國工作。「我用美元支付在美國的學費,我不認為我能用印度的工資支付。」他說。

經過了5家公司的面試後,他獲得的最佳職位是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塞繆爾將於今年夏天在礦業公司Rio Tinto開始工作,重點是為一家新的印度合資公司進行定價策略。

英國的霍特國際商學院(Hult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 也在招收外國學生時牢記就業前景,他們已開始減少歐盟以外的學生在其倫敦分校就讀。去年倫敦分校中,63%的非歐盟學生在畢業後3個月內獲得了工作,而歐盟學生的就業率為84%。

霍爾特學院倫敦分校職業服務主任寶拉.昆頓-瓊斯(Paula Quinton-Jones)說,外國學生被鼓勵採取三管齊下的求職方式:英國公司、在母國的跨國公司求職、以及回國在一家當地公司求職。她說多數學生選擇了第一種方式。

(責任編輯﹕白玉)

文章來源:大紀元

歡迎到,獲得更多第一手資訊!

rss.png facebook.png youtube.png favicon[8].png twitter.png IconPlurk.gif icon_weibo.gif

arrow
arrow

    ieeuc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