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加拿大向來是國際留學生喜愛的求學之地,不過,加拿大的留學環境在最近十年來有很大的變化。其中一位留學生是10多年前來加讀書的,當時她是一位尚未成年的少女。從她的故事中,可以一窺早年的加國社會情況,儘管歲月變遷,但留學生為完成學業、適應環境的努力精神並沒改變。另一位留學生則是在國內讀完大學後來加讀研,出國時年齡稍大些,人比較成熟,可能比較容易面對海外世界的種種誘惑。

1998年的時候,于有嫻僅17歲,當時正就讀台北市中山女中二年級的她,在父母的安排下,來到士嘉堡就讀多倫多一所高中。原本打定主意要做醫生的她,如今已改走生物化學研究的學術路線。她說,加國教育體系的好處,就是讓學習者有足夠時間,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

正因為本地教育體系自由,給學生較大的時間與空間,從事自己有興趣的事情。于有嫻說,進入大學之後,才是尋找自己興趣的開始,不似在台灣求學時,時間很緊迫,都只能依照一個既定的模式學習。

●充分體驗尋找興趣

于有嫻回憶到,1998年初來加拿大讀11年級時,懷抱著擔任醫生的夢想,但後來發現要申請本地醫科,必須有相關的義工經驗、要進醫院實習、以及觀摩醫生從事醫療和醫病關係等工作,讓她體驗到醫生是份難難的工作,並非原來在台灣時想像的那麼好,因此改讀生物化學。

在攻讀生物化學碩士學位期間,于有嫻有位同班同學來自羅馬尼亞,該名同學的成績早已可申請醫學院,但最後卻選擇生物化學,在就讀至半途時,認為並不適應實驗室,於是改行申請攻讀法律,在就讀一年後,又認為不是很有興趣,最後還是申請醫學院。

于有嫻說,她的一位同學醫科畢業後卻棄醫從商,服務於一家諮詢顧問公司,擔任醫療法相關的諮詢工作。

●接觸佛法轉化心念

來加從高中讀到博士的于有嫻,起初和弟弟共同住在姑姑家,一個多月後,姊弟兩人便搬至父母購買的公寓居住,雖然當時法律上的監護人是姑姑,但遇到問題時,還是打國際長途電話向父母訴說。

目前正在攻讀多倫多大學生物化學博士的于有嫻表示,剛赴加國讀書時,對寒冷的氣候、交通多有不適應,煮飯做菜都不會,她與弟弟求學期間,父母前來探視停留的時間也不長;2009年飼養八年的寵物狗死亡之後,促使她主動在本地接觸佛法、參加禪修活動,她認為人生遇到困難與挫折時,依靠禪修也能適度轉化心念。

●社團活動主動參與

回首小留學生的道路,于有嫻在離台赴加求學前,自認英文還不錯,但在抵加之後,發現英文講得不夠好,當時即使很想加入學校的一些團體,但卻因語言之故而心生猶豫。

于有嫻建議,來加拿大讀書的小留學生,應該以勇敢、主動的精神加入主流社團。她說,「英文講不好,但只要加入社團便自然融入,英文也就好了。」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

歡迎到,獲得更多第一手資訊!

rss.png facebook.png youtube.png favicon[8].png twitter.png gplus_1 IconPlurk.gif icon_weibo.gi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eeuc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