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px-Cary_Quad_and_Spitzer_Court,_Purdue_University.png  

譯寫■葉興台

  根據紐約時報、愛爾蘭觀察家報報導,對一些歐洲、亞洲或拉丁美洲高等教育機構而言,每年秋天公布的世界大學排名會讓他們臉上無光。儘管這些區域部分大學歷史悠久,且在當地享有盛名,但因缺乏校外捐贈、研究設施和絕對規模,難與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劍橋大學史丹佛大學等美、英知名大學競爭。

  因此,當每年發布QS世界大學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的倫敦Quacquarelli Symonds公司宣布一項新方案,大學可透過付費方式,取得一至五星的評等,給予大學凸顯優勢的機會,背後的商業動機甚為明顯。但有人批評,這可能帶來利益衝突。雖然該公司是在2010年公布收費標準,但該方案直到2012年才全面推出。

  儘管愛爾蘭林莫瑞克大學(University of Limerick)進入了「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100所頂尖新建大學名單之列,卻無緣進入另外2項主要的國際排名:「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世界400所頂尖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的世界500所頂尖大學名單。

  如今,在支付一次性的審計費9,850美元(台幣28.6萬元)和6,850美元(台幣19.9萬元)的年授權費之後,林莫瑞克大學可以吹噓,該校在基礎設施、教學、學生互動和國際化等4個領域上獲得QS五星級的評等,整體評等為四星級。

  愛爾蘭科克大學(University College Cork)在QS世界大學排名中名列第190名,但整體評等為五星級,躋身國際知名大學之列。根據QS的評等報告,該校能提供學生尖端設施與國際知名的研究和教學師資。相較之下,該校在上海交通大學的排名位於301至400名的區間,在「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的排名位於301至350名區間。

  評等高 招生大利多

  對這2所愛爾蘭大學來說,加入QS的評等為他們帶來可觀的報酬。科克大學一名主管表示,若QS授予的評等,能吸引一名全職(full-time)的國際學生前來就讀,那麼相關報酬便能抵銷加入QS評等的花費。

  都柏林理工大學(Dubl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高等教育政策研究小組執行長、《排名及高等教育的重塑》(Rankings and the Reshaping of Higher Education)一書作者艾倫.哈澤空(Ellen Hazelkorn)表示:「問題在於:這是在購買評等嗎?他們可對排名在後的大學說,『說不定你能得到四星或五星的評等』,而大學在網站上宣傳時會吸引更多目光。」

  波士頓學院國際教育中心主任菲利浦.艾爾特巴赫(Philip Altbach)長久以來就不斷批大學排名,他說:「他們所衡量的不過是教育領域非常片面的部分。」

  艾爾特巴赫曾撰文反對使用基於聲譽的調查。他說,這種做法的有效性令人質疑,而半數QS排名都是使用該做法,星級評等問題尤為嚴重。

  艾爾特巴赫指出:「QS在利用排名兜售其他的產品,這些產品包括世界MBA學院巡迴旅遊,以及為商學院、大學和雇主提供策略意見的服務。QS讓大學對排名調查作出回應,然後讓大學付錢來換取星級評等,我並不是在指責QS看誰付費就給評等。對此,我沒有任何證據。但這裡存在著利益衝突。」

  以知名大學為標竿

  監督QS大學評等和排名的QS情報組負責人班.蕭特(Ben Sowter)表示,QS的評等方式沒有偏袒。他說:「不能因為評鑑機構對大學收費,就意味著他們存在偏見。我們的業務只涉及高等教育,因此若有任何證據證明,公司在進行不適當的業務,這會為公司業務帶來災難性後果。」

  蕭特指出,收費對大學評等沒有任何影響。他說:「若大學在購買評等,那麼在整個評選過程中,就不會出現如此多的○星、一星和二星級大學。在目前所評選的106所大學當中,超過半數拿到了二星或更低的星級。」

  蕭特說:「在所有大學排行榜中,哈佛大學是五星級,其他大學對於獲得三星級,還會有什麼不樂意的嗎?很多人都願意住三星級酒店。」

  QS表示,哈佛大學劍橋大學和其他幾所知名大學,在沒有付費或提供資料的情況下拿到了五星級,收錄這些大學是為了設立評等標竿。

  影響層面觸及高層

  在混亂的學術聲譽世界裡,QS的大學排行榜長期以來一直是很具影響力的排名之一。2004年,在上海交通大學公布首次世界大學排名1年後,以及《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公布首次「美國最佳大學」(America's Best Colleges)指南21年後,QS也開始進行世界大學排名。如今,QS世界700所頂尖大學排行榜的讀者包括上千萬欲申請就讀大學的學生、家長和大學院校主管。儘管QS和「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目前是競爭對手,但在2009年之前,大學排行榜都是由雙方聯合發布。

  英國衛報和《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網站都是QS全球排名的合作媒體。QS的影響力還能觸及決策高層。專家表示,有些國家不會資助學生就讀未上榜的外國大學,有時是未在100名以內的大學。

  為了讓大學的排名更前面,有些國家開展了大學整併計畫,強迫較小的大學進行合併,以仿效長期位居排名頂端的美國和英國大型研究型大學。有些大學參考排名來決定潛在的合作學校,在研究計畫或學生交換計畫方面是否值得合作。

  過去不代表未來

  英國華威大學經濟學家安德魯.奧斯華(Andrew Oswald)表示:「那些依據排名來做決策的大學都是在自欺欺人。排名都是在回顧過去,因此他們都是在消化過去的資料。但作為一名學者,我認為QS的排名是最不可靠的,部分原因在於,QS的排名最商業化,原因是,相對於其他排名,QS更依賴調查資料。」

  墨爾本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員賽蒙.馬吉森(Simon Marginson)在9月號線上期刊《大學世界新聞》(University World News)寫道:「QS所採用的方法不能提供社會科學足以信服的堅實資料。」他在電子郵件中又指控,QS曾二度放話要以法律手段來恐嚇新聞機構,而這些新聞機構曾刊登過他對該公司的批評。

  蕭特否認爭議已經嚴重到如此地步。他說:「馬金森博士在澳洲人報發表一篇文章,該報事先給我們看了這篇文章,但裡面有些指控完全沒有根據,我們因此與他發生了爭執,沒有根據的指控也被刪除。我們並沒有威脅,只是針對此事發出警告。」

  蕭特指出,學術界喜歡強調QS作為商業公司的事實,但「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是由媒體公司出版的,而上海交通大學在排名時也將自己列入了榜單中。

  哈澤空表示,對於大學評等的爭議最後可能會讓人失去焦點。她說:「我們該捫心自問,為什麼所有大學對排名如此熱衷。對於愛爾蘭這樣的國家而言,教育和建立國際影響力對於經濟復甦是非常重要的,名落孫山會讓國家乏人聞問。」

  追求排名 師生皆輸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喬.諾契拉(Joe Nocera)對《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去年10月公布的美國大學排行榜也不以為然。他批評說:「該雜誌喜歡標榜使用了嚴謹的方法,但恕我直言,這只是一份由該雜誌的編輯拼湊的名單。整個操作都有點愚蠢。甚至可以說,即便該雜誌現在還沒帶來什麼害處,但未來一定會造成惡果。」

  諾契拉指出,《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非常看重一所大學能籌募多少款項,又在師資陣容、小班授課和學校設施等方面的花掉多少錢,該雜誌也很在意大學的錄取過程有多挑剔。

  諾契拉說,有些大學原本是要為無法進入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的學生提供服務,但現在他們也開始追逐頂尖的高中生。這些大學知道,若要取得更前面的排名,就得瘋狂地撒錢,儘管這麼做的結果是,讓原本已不堪重負的教學任務變得更加繁重。

  諾契拉強調,這些排名還加劇了高中生對大學排名的焦慮。現在很多高中生受到父母、輔導老師和社會的壓力,想進一所好大學。未被名校錄取的學生會覺得自己是失敗者。而那些被錄取、卻沒錢上學的學生,最後常會背上沉重的貸款。  

文章來源:台灣立報

歡迎到,獲得更多第一手資訊!

rss.png facebook.png youtube.png favicon[8].png twitter.png gplus_1 IconPlurk.gif icon_weibo.gif

arrow
arrow

    ieeuc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