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時報 (前教育部次長、現任南華大學校長林聰明口述/王瑄琪整理)

民國六十二年,我因台灣研究所數量和質量相對較少下,選擇到海外攻讀學位。拿到美國CLEMSON大學工業管理博士後,我即轉赴波多黎各、英國、蘇俄等地工作、考察。多年旅外經驗帶來的震撼,讓我投入教育工作,極力推動學子應把握吸收能力最好的時間出國一趟。

遊歷歐美期間,我眼見外國科技如地鐵和通訊設備之發達,非我國在短期之內能超趕而上;不僅科技進步,文化和歷史文物的保存、流傳,也是歐美經濟之所以領先全球的重要資產之一。留學生最終目的除要將先進科技技術帶回國內,讓我國在發展中避免重蹈研究失敗覆轍,另一方面也要參考他國政治、法律等進程,促進國內發展。

台灣媒體的國際資訊不如亞洲各國普及,已處在外交困境中的台灣,不能再自外於國際發展。少了政府和媒體引導學子接觸國外資訊,我想教育單位必須擔起這個責任。

我常向學生說:「出國遊學可提升語文能力自不在話下,更重要是擴展視野。」有了宏觀的視野,才能了解台灣的不足,進而在求學時鎖定自己要追求目標。我相信經過他國文化衝擊洗禮的孩子,更可能早一步領會擴大視野、追求專業的重要。

南華大學推出不分貧富,只要通過英語檢測,就可獲得海外學習獎勵最高卅萬元的補助,增加孩子出國遊學的動力。這些有遊學經驗的學生,未來可望成為台灣研究界的中流砥柱,甚至影響台灣未來走向。

由語言和專業組成的「國際移動力」,已是現今競爭型國際村最須具備的基本能力。無論是長期海外遊學或短期志工服務參訪,我都鼓勵孩子就學期間至少要到國外走一趟,充實自己也加快台灣前進的腳步。

 

文章來源:中時電子報

獲得更多第一手資訊!

rss blogger facebook youtube pixnet twitter gplus_1 Plurk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赴美遊學 赴英遊學
    全站熱搜

    ieeuc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