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根據歐洲大學協會(The European University Association, EUA)的統計,已有近100個大學整併案發生在21世紀,整併的風潮在這幾年更越加活躍,2012年有8個超大型大學或大學聯盟成立;2013年與2014年則分別成立了12個與14個超大型大學或大學聯盟。整體而言,歐洲的大學或研究機構朝向整併趨勢的原因不外乎是為了能獲得更多的資源、贏得更高的全球研究能見度與聲譽,並擴大研究領域的影響力。當然,部份整併的案例則是因少子化影響到新生人數下滑的人口因素。

帶動歐洲高等教育機構的整併風氣的,首推愛沙尼亞與丹麥。愛沙尼亞政府為了減少高等教育機構的數量,從2000年的41所減量至2012年的29所,機構間的整併就成了達成此一目標的方式。位於愛沙尼亞首都的塔林大學(University of Tallin)即整合了8間小型研究機構與大專院校。丹麥也是在政府支持下,為了將大學數量從12間縮編至8間,部份政府的研究中心被整合至大學的系所之中。

法國方面,政府對於高等教育機構間的整併雖然採取支持的態度,卻開放給大學或研究機構自行決定。因此,法國的高等教育機構與研究機構整體上,目前傾向先朝機構間的結盟,亦即大學與政府研究單位或研究中心間成立傘狀式的研究社群,促進高等教育與研究機構間的跨領域合作,之後再進一步考慮是否相互整併。

法國的大型研究社群案例中,例如包含了聲譽威望的巴黎綜合理工學院(Ecole Polytechnique)、巴黎高等商業研究學院(HEC Business School)與巴黎第十一大學(Universite Paris-Sud)的Paris-Saclay聯合大學(Paris-Saclay federal university),其成立目的就是為了發展出世界排名前十的研究機構。雖然巴黎的大學過去因為大規模的學生暴動而被政府從一間綜合型大學拆散成13個獨立大學,並按照學科領域取名為巴黎第一、巴黎第二等至巴黎第十三大學。但在見證法國其他地方成功的大學整併案例,巴黎的大學也開始思考如何整合彼此的研究資源,成立包含所有學科與領域的綜合型大學。

德國也在吸取了其他由政府引導的大學整併經驗後,整併了Karlsruhe大學與Karlsruhe研究中心成為Karlsruhe理工學院,企圖發展成歐洲的麻省理工學院。Karlsruhe理工學院確實也有效的吸引更多的學生入學,並且,在將研究資源集中在能源與行動科技領域後,也成功的增加研究經費。

另外,芬蘭政府為了提升國內表現不佳的高等教育環境,極力引導大學與院校間的整併,例如在首都新成立的Aalto大學即整合了赫爾辛基經濟學院(Helsinki School of Economics)、赫爾辛基科技大學(Helsink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以及藝術與設計大學(University of Arts and Design)。此所新的大型大學確實也成功將自身在QS世界大學排名中的排名向前進了50名。

然而,並非所有歐洲國家都擁抱大學合併的趨勢,葡萄牙政府對於里斯本大學(University of Lisbon)與里斯本科技大學(Technical University of Lisbon)間的合併,即認為節省經費此理由不足以正當化一個大學合併案,因為大學的合併案牽涉到數個擁有學術自主權的研究機構間的整合,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考量合併的可行性,無法將其視為單純的商業併購案處理之。

文章轉自:教育部電子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eeuc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