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Lin/Half Norwegian Half Europe

「你知道貓王的英文是什麼嗎?」

在義大利旅行時,住在台灣朋友的家中,他懊惱地跟我說這件事。當下我聽到之後,真的傻眼了,因為──我也不知道他叫做什麼名字。

朋友告訴我,他在與外國人的聚會上,他們偶然提到貓王(Elvis Presley),畢竟,在西洋音樂史和西方流行文化中,貓王可是佔有舉足的地位。但當時他即使大概猜得出來是誰,還是很難跟上話題,因為當他好不容易猜出他們在講誰的同時,話題已經換到下一個了。

這大概是最近旅行過程中,我最常與台灣人聊天的話題之一:我們平常似乎都太依賴中文翻譯了。在台灣生活的我們,大多都養成看中文翻譯的習慣,各大報章雜誌也往往將來自各國的內容主動翻譯好,有時候根本連原文、英文都不會給,我們的知識,都建置在翻譯好的中文名詞之上。

或許不少人會這樣想:「反正很多中文翻譯都是音譯,我只要利用類似的聲音腔調,就算不完全一樣,也有個七八成正確吧,」 這倒是不失為當下臨機應變的好方法之一,我個人也用過,但許多音譯名詞仍然與原文發音不完全相同,甚至差很多,再加上很多名詞都是意譯,在當下你根本搞不清楚,這名詞到底是音譯還是意譯?

這件事情,我在聖馬利諾(San Marino)這個小小的國中國有更深的體會。我與一位新加坡人、一位德國人一起在青年旅社聊天,敘利亞(Syria)的難民問題、歐債問題都是話題之一。 伊斯蘭國 ISIS 這個導致難民問題的元兇,也自然會被提起,也免不了提到穆斯林 Muslim 又分為什葉派 Shia 與遜尼派 Sunni(一般認為什葉派 Shia 比較激進)。

我猜大多數的台灣人對於這些基本知識不會不了解,我也完全知道這些簡易的背景知識,但是要聊天的當下,我就是講不出來這些英文名詞,即便我嘗試以相近的音去發什葉派的音,但從他們的臉上,我可以了解我完全發音錯誤,自然更遑論去跟他們聊天與討論。

不過新加坡人就不同了,不只可以侃侃而談,更可以與德國人討論他自己的見解。當下的我其實是很慚愧的,一方面對自己說不出這些英文名詞感到懊惱,另一方面更在檢討自己是不是常常過於依賴中文翻譯。

很多人腦袋中浮現的是,英文也是翻譯啊,很多事情、名詞,都不是英語系國家發生的事,也都是英文翻譯。的確,但是在這個還是以英文為世界通用語言的狀態下,我們不得不多認識幾個英文名詞。

其實講那麼多,完全不是認為翻譯是元兇、翻譯不重要。反之,翻譯太重要了,Google Translate 還有其他翻譯的軟體、App 都「重要得爆炸」,我不知道在旅行的當下,用過多少翻譯資訊。但是如果要更有世界觀、更了解這個地球村,從現在開始練習,慢慢停止依賴中文的翻譯名詞,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開始。

《作品推薦》
物價是台灣四倍,挪威人為何不上街抗議?
從挪威的「徹底預約制」看尊重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換日線》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eeuc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