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tolia)

在加拿大這片以寒冷的冬季而聞名的土地上,冰球(也叫冰上曲棍球),成為一種全國性的冰上運動,這毫不奇怪。實際上,一代一代的加拿大人,就是在冰凍的池塘和湖泊上玩冰球,這是加拿大冰球隊揚名世界的根基,也是冰球成為加拿大國球的原因。

據加拿大新移民網站報導,在加拿大,通常11月份就已經是寒氣逼人了。在草原省份和北部地區,10月下大雪是再尋常不過的了。即使是在三、四月份,加拿大依然會天寒地凍。因此,一年中有大半年時間,人們不能痛痛快快地打板球、棒球或踢足球。這促使年輕、愛玩的運動員,想方設法尋找某種競技運動。

天賜場地

19世紀80年代初期,在新斯科捨省(Nova Scotia)的一個冰凍的池塘上,一種全新的運動「shinnie」誕生了,很快風靡全國。最初,沒人規定冰球場地的大小,每隊可以有19名球員,隨著逐年完善,減少至每隊5名球員,外加1名守門員。

除了冰球之外,籃球也是加拿大人發明的。但是,能夠讓加拿大人在寒風刺骨的冬季一展身手、有供暖設施的籃球場地,在大多數鄉村根本就沒有。然而,冰球場地隨處可見。孩子們可以在冰凍的池塘、湖泊和河流上,盡情地打冰球。冰球隊則可以在無需供暖的冰球場內競技,以至於雪暴等壞天氣,都阻擋不住觀眾、球員的熱情。

國民的驕傲

19世紀後期,加拿大各地建立起冰球聯盟,每個市、鎮都有自己的冰球隊,冰球運動在加拿大迅速盛行起來。加拿大總督斯坦利勳爵(Lord Stanley of Preston)在1893年設立了斯坦利杯(Stanley Cup),一個銀質碗狀獎盃,每年會頒發給表現最佳的加拿大冰球隊。

在北美的溫暖地區,每年只有幾個月可以打冰球。所以,當美國的孩子們在打棒球、籃球和踢足球的時候,加拿大的孩子們還在玩冰球。很自然,最好的冰球隊員會出自冰天雪地的北方。當國家冰球聯盟(NHL)在20世紀初成立之後,大多數的加拿大城市,因為規模太小,難以支持專業運動隊。因此,除了多倫多和蒙特利爾的冰球隊,美國的一些主要城市,如紐約、底特律、波士頓和芝加哥等,都有了專業冰球隊,但幾乎所有的球員都出自加拿大。

冰球與冬天、冰雪、滑冰、球棒、冰球、速度、身體衝撞和令人刺激的球門線撲救密不可分,展現著加拿大人的力量和堅韌,這讓加拿大人感到驕傲。因為加拿大人口少,難得有機會在北美或世界其他地方展現運動天賦,所以加拿大人是發自心底的,為這一國球和本國優秀的冰球運動員感到無比自豪。

怎樣玩冰球?

加拿大冰球場地,通常被簡稱為「冰」(the ice),長200英尺、寬85英尺(國際規格為長200英尺、寬100英尺)。選手滑動速度非常快,幾秒鐘內可以從場地的一端滑到另一端。採用的「冰球」(puck),是一種小巧的硬質橡膠盤,頂部和底部是平的,很容易在冰面上滑動。用來擊球的是「冰球棒」(hockey stick),一種帶彎頭的曲棍,球桿約6英尺長,彎曲部分為1英尺長的木製棍頭。

任何時候每隊的六名隊員都不能離開「冰」場。每隊都有一名守門員、兩名後衛的防守隊員,以及分為中鋒、右邊鋒和左邊鋒的三名進攻隊員。進攻隊員,要盡量多進球得分;防守隊員,則要抵禦住對方的進攻,不讓對方的球打進球門。由於場地不大,進球可以在迅雷不及掩耳的情況發生,從場地的一頭直接打進對方的球門。

每場比賽分3局進行,每局為20分鐘,兩局之間有10分鐘休息的時間。比賽開始時,每個隊員都有自己的基本位置:守門員、後衛、邊鋒或前鋒,以及中鋒,通常除了守門員之外,其他五人在比賽中會互換位置。

極速運動之層層防範

當球員擊球時,冰球的速度可超過100英里/小時。因此多年來,為了保護球員和球迷,採取的措施有:冰球場都被很高的板子包圍著,上面再設厚厚的玻璃,讓觀眾既能夠觀看到比賽,又無可能受傷的後顧之憂。

至於球員,則是裡三層、外三層。所有球員的小腿、大腿、肘部和肩膀處,都加了保護墊。因跌倒在冰面上而導致的死亡和頭部嚴重受創太多,職業球員開始戴頭盔。

守門員更是穿得嚴嚴實實,腿上放了大墊子,戴上護臉面罩,以厚實、堅硬的皮手套,迎對超速冰球。早在20世紀60年代的時候,守門員因不戴面罩,常常會臉部嚴重受傷。

如果有球員犯規(penalty),會被要求在禁區坐足兩分鐘。他們的球隊只能暫時以五對六。此時,在球員人數上佔優勢的一方,被認為贏得「以多打少」機會,那可是大肆進球的好時機。

文章轉自:大紀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eeuc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