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深造的中國留學生人數屢創新高,甚至有碩士班出現陸生比美國學生多的狀況。這造成2個結果,第一,教授猶豫要不要根據陸生語言程度改變授課方式。第二,部份大學要緩招陸生了。

 

22歲邵楚天(Chutian Shao,音譯)是美國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電機工程學生,但在美國唸書的他,似乎離家並不遠。他的室友全是中國人,教室裡也有許多中國學生,一天當中沒講幾句英文,就算有也是點菜時說的片斷句子「雙份雞肉、黑豆、生菜和辣醬」。

根據國際教育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美國去年共有97萬5000位海外學生,其中陸生就佔了1/3。

最一開始,大批陸生進美國深造,似乎是中國和美國的雙贏局面。一方面,海外學生特別渴望美國的學歷認證,而美國學校也需要海外學生繳交的學費。

不過,當陸生來得又多又急,美國校園卻漸漸出現難以應對的狀況。

總有像邵楚天這樣難以融入的學生,校方和教授也說,相當大比例的國際學生在接受美國教育上,根本準備不足,而教授方面也不認為,應該為這些學生修正自己的授課方式。

邵楚天在最近的資工課程上,一下子聽講,一下子用手機看中國的微博,刷存在感。他說,不想花時間解決文化和語言隔閡,「學術氣氛很好,這是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

陸生準備不足到了可悲程度?

邵楚天的教授尼柯(Dave Nicol)說,為了外籍學生,自己練習用更口語的方式授課。

美國許多大學一般會說,廣納國際學生可以加強全體學生的國際觀,同時也有機會理解全球文化差異。

但加州大學爾灣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電影與媒體研究華裔教授凱瑟琳‧劉(Catherine Liu)卻不禁提出一個事實,「本來整體個概念是建立文化交流,但我們把學生們都帶到美國,卻沒有思考國際學生的經驗品質。」

紐約大學中國歷史學教授卡爾(Rebecca Karl)講的就更白了。她說,中國學生可能是她授課上的「負擔」,因為她必須配合中國學生,而修改自己的教學內容。

 

卡爾說,很多中國學生「準備不足到了可悲的程度,他們根本不太了解什麼叫文本分析,也難以達到分析思考或寫作的基本要求」。

其實,招生大量中國學生不只讓教授們不開心,部份陸生也不太滿意。在俄勒岡州立大學唸商的25歲中國張姓女學生就說,一個會計課的班上有11名陸生,4名美國學生,「明明是出國唸書卻來到有那麼多中國人的班上,實在不是我預期的。」

俄勒岡州立大學會計學碩士班目前的中國學生多過美國學生,這不禁讓所上教授格雷厄姆(Roger Graham Jr.)自問,「我究竟該維持原本的教學目標呢,還是改變方式,以滿足中國學生需求?」

來自中國武漢的方一波(Yibo Fan,音譯)2013年加入INTO英語教育課程後,進入俄勒岡州立大學。上課時,他偏好坐在中國學生旁邊,一有聽不懂的地方,就問旁邊的人,或是在下課後問助教。「有些人很有耐心,但可不是人人如此」,方一波說。

收陸生,美國大學想緩一緩

陸生人數太多,可能讓他們形成小圈圈,限縮校園生活經驗。對此,俄勒岡州立大學教務長薩巴赫(Sabah Randhawa),已決定「放緩」招收中國留學生,並進一步招攬其他地區學生,像是非洲、歐洲或拉丁美洲,讓校園組成更多元。

其他學校,如俄州的邁阿密大學則考慮提高申請學生的英語能力門檻,確保學生有夠強的聽說能力,參與課堂討論。

不過,此策略所造成的結果有好有壞。2012年,賓州匹茲堡大學將托福成績由80分提高到100分。

匹茲堡大學副務長曼弗雷迪(Juan J. Manfredi)說,他們發現有學生一旦在無翻譯情況下,就無法與其他學生或老師溝通後,決定提高托福門檻。但調高門檻後,所招收的國際學生數量,立刻減少25%。

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東亞和太平洋研究中心主任歐勒(Elizabeth Oyler)說,有些中國學生的選課方式似乎是,先看看特定課程的必讀刊物有沒有中文本,有的話才選那門課。結果造成一大堆中國學生跑去修東亞研究課程。

歐勒說,「很多時候,中國學生也不參與討論,這真的是個問題。」

 

文章轉自:天下雜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eeuc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