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寶玉/Ellen的加拿大觀察

居住在加拿大 5 年多,已經習慣了加拿大的「慢活」步調。記得初來乍到時,在大型連鎖店付了錢買個彈簧床,然後店員很淡定的說,兩個星期以後送貨,我整個傻眼,只好睡在地毯上度過嚴嚴寒冬。學乖了,以後買東西一定要問店裡有沒有現貨。然後去買車,事先已經知道沒有現貨,要從別的地方調,說好一個星期會到,結果又花了快 3 個星期。加拿大很大,運輸過程很長,加上冬天天氣惡劣,似乎大家都很能接受這樣的等待。但是,拿個駕照要花至少 3 年時間?OMG,在台灣不就是兩、三個月的事嗎!

最近 L 下定決心考駕照,知道從報名到拿到最終的駕照(Full licence)至少 3 年,而且一定要上駕校,得交至少 1,000 加幣(約台幣 24,000),她忿忿不平的告訴我,我也驚訝不已,還好我早有台灣駕照,在這兒可以直接換本地駕照。於是我們一起抱怨加拿大人辦事的「龜速」,還有魁北克人從法國沿襲下來的「官僚主義」。

一陣發洩之後,L 突然說:「我想他們應該有充足的理由這樣做吧,是不是這樣做對駕駛人要求高,開車比較安全?」我說:「最好是。」於是,我們開始 google 魁省的車禍發生率,結果還挺讓人心服口服的。根據 WHO 2010 年的統計,每 100,000 人中的車禍死亡率,加拿大平均是 6,魁北克 5.2,德國 4.3,日本 4.7,美國 10.6,英國最低 2.9,台灣 15.5(2005 年數據,其中台東縣車禍死亡率最高,是台北的 8 倍),中國 18.8。除了台灣騎機車的人口多,是造成死亡率高的原因,駕駛人的素養應該還是有關係的。我記得當年在美國考駕照時,帶我練車的學長跟我說:「在台灣開車愈久的,在這裡就愈難考過,因為有很多壞習慣,其中以不停 STOP sign 最經典」。(這麼說起來,魁省讓我直接拿台灣駕照換魁省駕照豈不是風險很高?)

我還發現車禍死亡率很低的英國和德國,對於取得駕照的流程要求和魁省差不多,第一步都是要求上駕校(學費也差不多),然後拿學習駕照、通過筆試、練車,和台灣最大的不同是,在台灣上駕校以及路考都是在封閉的教練場,可以說駕駛人在拿到駕照後十之八九都沒有上路經驗,在歐美則沒有類似台灣的教練場,上駕校第一堂課就是上路,直接在社區附近的街道上開,最後還會讓你上高速公路,路考當然也是「真槍實彈」上馬路開。

魁省和英、德不一樣的地方則是,在英、德通過教練在 40~50 小時教學之後決定你什麼時候可以去考路考,而魁省則要求拿到學習駕照之後,一定要經過 10 個月以上才可以考筆試,通過筆試再過兩個月以上才可以報名路考,當中有 15 小時由教練陪練車,還要上 24 小時的理論課,其他時間必須由持有駕照兩年以上的人陪練。

經過至少 12 個月上完課程、通過筆試、路試(據說考兩、三次算是很順利的)等重重考驗,你得到的是一張有條件的「試用駕照」(Probationary licence),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你必須不能被扣點超過 4 分(例如:斑馬線不讓行人優先扣 2 分,不停 STOP sign 扣 3 分,超速扣 1~9 分,肇事扣 9 分),否則就得停牌至少 3 個月,然後重新通過筆試,重新取得新的試用駕照,再等兩年才可以換成正式駕照。

這麼複雜的流程以及嚴苛的條件,聽起來像是要登月!比較之下才覺得,魁省的規定確實有點死板。政府的說法是,因為魁北克冬天天氣太惡劣(魁省是加拿大唯一一個強制規定汽車冬天必須換冬胎/雪胎的省分),希望透過提高要求降低事故發生,Driving Under Control 是魁省駕駛安全教育的主題,挺能說明政府的立意。想想,一堆在路上光會開車卻不受控制的駕駛,是蠻恐怖的,希望 L 通過了這套嚴格的把關,成為標準的安全駕駛。

《關聯閱讀》
德國人做事,「效率超高」?
丘增平:日本設計的第一堂課──「嚴謹」

《作品推薦》
「要教科學,不要教性」──加拿大亞裔家長上街示威,反對性教育課綱
「無國界的正義」──敘利亞難民同學教我的事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換日線》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eeuc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