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次長陳良基指出 英文課需加強連貫性 並培育全球移動力、專業溝通力

為了強化國際競爭力,近幾年政府大力推動高教國際化,更設定多種指標評鑑。教育部次長陳良基昨指出,大學常送學生出國遊學兩個禮拜,好像這樣就是「國際化」,但要思考過程中是否將國際深化做到位,「如果沒有,為什麼要做這些事情?」

教育部次長陳良基昨出席全國教務、校務經營主管會議,致詞時談及「國際化」。陳良基說,台灣有100多個學校,彼此間互動很多,但眼光需放眼全球,培養具有全球移動能力的學生。他舉例,台灣有很好的工程師訓練,但台灣的工程師到了國際會議舞台,「有沒有能力和國際人才以英文對談?」

現在很多學校都鼓勵學生出國遊學,陳良基也說,學校送學生出去遊學,要思考目的,不是送出去就好。他也提到,學校現在開英文課程,開了很多課,但沒有思考課程間連貫性,或引導學生連貫,「選再多都沒用」。如何讓學生在真實世界裡能夠用英文流利對話,是學校要加強的。

陳良基表示,國際化不只是國際處的事,教務層面也需努力,各校可以依照學校需求來努力,例如台大成立國際學院,主要針對外籍生,但也鼓勵有興趣的台灣學生加入,增進彼此互動,「不只是讓學生到世界走一走。」

「大學教育要有理想性」,陳良基說,台灣大學發展已跟不上世界腳步,高教經費面臨許多困難、和國際相比差很多,需要各大學一起努力「解決問題」。學校要思考如何在有效資源內,讓學生走出學校,「真的能變對社會有用的人」,國際移動力、跨領域能力、讓學生具學習動機等,都是應努力的方向。

文章轉自:聯合新聞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eeuc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