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變得更聰明嗎?多學兩門外語吧!

能夠在兩種母語環境下長大的孩子無疑是幸運的。不過成年人後天多學兩門外語也是好事。因為掌握了不同的語言,不但方便了溝通,更可以讓頭腦變得更靈活。

11歲的卡特琳娜能夠流利地說3門語言:西班牙語、德語和英語,真令人羨慕。而且更讓很多費力學外語的人羨慕不已的是,卡特琳娜從來就沒背過單詞學過語法,因為這3門語言都是她從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的。

 

3門母語在身的卡特琳娜覺得這沒有什麽了不起。她笑嘻嘻地說:「這是再普通不過的事啦。」正相反,別的孩子只用德語和自己的父母交流反而讓卡特琳娜覺得挺奇怪。「我總覺得,那好像少了點什麽的是。」她說。

 

卡特琳娜的爸爸沃爾夫岡是德國人,媽媽瑪麗莎是哥倫比亞人。他們一家住在科隆。

 

瑪麗莎自己就是在兩種語言環境下長大的。她的母語是西班牙語和英語。卡特琳娜出生的時候,媽媽瑪麗莎就認為女兒應該在兩種語言環境下長大。她說:「我覺得這就是給卡特琳娜的一件禮物。」

 

瑪麗莎和女兒說西班牙語,沃爾夫岡和卡特琳娜說德語。卡特琳娜剛出生那幾年,瑪麗莎的德語還不太好,所以她和丈夫交流的時候都是說英語。一家三口一起吃早飯或者遇到一些重要的事的時候,瑪麗莎和沃爾夫岡都會用西班牙語或者德語給女兒再解釋一遍。

 

瑪麗莎回憶說:「卡特琳娜3歲的時候,有一天我們一起去超市。她突然張嘴說英語。'Banana, apple - look, Mummy, a pear!'」(香蕉、蘋果,看,媽媽,還有一個梨!)瑪麗莎和丈夫都非常吃驚,原來女兒聽著聽著把英語也學會了。從那時候起,三個人在一起的時候,全家人都說英語。

 

頭腦更靈活

 

研究人員們發現,掌握多種語言的兒童不但可以和更多的人進行交流溝通,同時這些兒童的大腦也比單母語的同齡孩子要靈活得多。

 

多語言的兒童也可以更早地理解到不同的人群有著不同的願望和觀點,感知世界的方式也會不同。科學家們將這一特性稱之為「頭腦理論。」

 

美國芝加哥大學做過一項研究。在一項實驗中,一名成年人讓一些兒童畫一輛「小汽車」。參加實驗的兒童看到3輛汽車,分別是大中小3個尺寸。而且這些兒童也可以發現,從那名成年人所處的位置根本看不到最小的汽車。會說兩種語言的孩子理解了,成年人對他們的要求其實是畫中號汽車。這一認知比例要遠遠高於只會一門語言的孩子。

 

隨意轉換

 

慕尼黑大學語言學家裏恩(Claudia Maria Riehl)介紹說,多語言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可以更自如地轉換操作他們接受的任務。多倫多的學者們在一項實驗中讓一些孩子將藍色菱形和紅色圓圈的模塊分類。先是按照顏色分類,然後再按照形狀分類。實驗結果顯示,會多門語言的孩子可以更好地完成一項任務後,全神貫註地開始完成第二項任務。研究人員們認為,這其中的原因是多語言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在使用一種語言的時候需要克服另一種語言的影響。

 

研究人員還發現,學習多種語言可以優化改善大腦。而且這只是對兒童而言,對成年人也是如此。語言學家裏恩說:「掌握多種語言的人在認知方面具有優勢。因為大腦需要在不同的語言間切換,同時抑制另外的語言。這就會對大腦不斷地提出要求。」

 

研究人員發現,掌握多種語言的人在老年的時候比只會一種語言的人更不容易患有老年癡呆。因為會多種語言的老年人大腦半球表面的灰質比其他老年人多。灰質是一種神經組織。大腦皮質中,神經元之間存在大量化學突觸或電突觸作為通信途徑,形成極其覆雜的神經回路,實現多種多樣的感覺,運動或中間信息處理。而人開始衰老後,灰質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退化減少。

 

「給他點colour see see」

 

卡特琳娜說英語的時候,有時候不知道一些詞應該用英語怎麽說。這種情況下,她會自然而然地想到德語詞或者西班牙語詞。這種一個句子裏不同語言詞匯混雜在一起說的情況,在多語言環境下長大的人身上十分常見。心理學家認為這是一種溝通的策略,而並不是思維混亂的表現。

 

但是科學家們也提醒家長們,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具備學習掌握多門語言的能力。一項調查顯示,四分之一的從雙語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成年後只會說一種語言。這種語言就是他們在學校裏和同學交流溝通時使用的語言。而且家長當中一人說一種語言也未必能讓孩子學好兩門母語。研究人員表示,最好的情況是父母雙方最好都說一門共同的語言,然後父母中一方會子女在學校學的一門外語。

 

文章轉自:天下雜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eeuc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