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有人大膽預測美國高等教育將面臨重大改變,大專校院未來重心並非傳統的學位課程,相反的,替代性的證照將成為核心。

依據統計,美國的高等教育機構傳統學位的需求仍在持續成長,呈現穩定局面,這是因為美國中產階級的崛起。然而,不可否認的,全球化與科技發展等因素卻影響美國未來的教育發展,其中便包含了新型態的學位。

有趣的是,新型態學位的創新概念,並非來自傳統的學位機構,反而是由科技公司或是非典型教育體制內的機構創造出來的概念,不過,新型態學位的背後,卻又不乏知名大專校院的參與。

有些大專校院將傳統堆積式的學分取得方式,結合新興的學分課程,比方將線上課程及MOOC,與數位徽章(digital badges)、IT實戰訓練課程(IT Bootcamp)結合,以授予學分。之前,喬治亞理工學院電腦科學的線上碩士學位(Online MS)以及新罕普夏大學的美國學院(College for America)都有類似的計畫。不過,這些只是用新的方式授課,取得傳統的學位,並不符合新型態學位的概念。

新型態學位不只有別於傳統學位,並且發展新名詞,這些新名詞結合新的學位認證概念及原有的教育術語。

麻省理工學院最近推出微碩士(micromasters),學生可先在線上修滿一學期課程並通過相關考試後,申請入學該校碩士研究所,再於學校完成一學期課程,取得碩士學位,係「先就學、後申請」的先峰。紐約大學重塑其專業學位課程,以期符合企業需求。西北大學另推出了跨學科專業學位證書(Interdisciplinary Professional Studies, iCert)。

另外,值得注意是非體制內的機構也開始顛覆「學位」的定義。Google本年6月底宣布,將與Udacity合作,提供線上「Android 基礎微學位(nanodegree)」課程,這項聲明,引起市場矚目。不過Udacity的微學位概念並非原創,今年初Coursera便與Google共同推出了微學位系列的線上課程。

亞利桑那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院副教授Alexander Halavais說,科技領域某些方面偏好技術導向的證書,勝於傳統通才教育的證書。Udacity學生服務部門副主管Salwa Muhammad說,這類的課程是在彌補學校與人力市場需求間的落差。

Udacity另外還與AT&T合作,將AT&T對網站前臺的人力需求,導入課程,課程結束除了可取得學位,還有機會進入AT&T工作。Udacity也和Facebook、Twitter、以及MongoDB合作,利用其大數據,設計資料分析的課程。上述的這些課程,可以讓學生依據自己學習步調進行,通常6至9個月取得學位,同時有機會取得工作。

Udacity表示,多數的學生是已具有大專學歷,甚或已具有工作經驗的人,他們有意轉換跑道,但不想再花費4年研修專業課程;也有部分學生是想提昇自己專業能力。

Udacity早期創辦人Sebastian Thrun則說,他不認為微學位是一項新的或特殊的教育型態。他把這類課程聚焦於專業領域以及高端的IT,學生則以未受過4年大學本科系專業訓練的人為對象。他指出,愈來愈多的企業歡迎員工擁有不同的背景,即便這些人未受過4年大學本科系的專業訓練,其中以科技及創新產業為最,如電腦、繪圖及劇本創作等。

新型態的學位也引起大家關切是否將衝擊高等教育,Udacity 營運長Vish Makhijani以為,如果微學位課程對高等教育有衝擊,應該主要是在進修教育。IT雜誌專欄作家Sean Gallagher指出,新型態學位的核心,還是重在驗證技巧、知能、熟練度等,畢竟對雇主而言,每項雇用決定都是投資與風險並行,業者當然希望能夠看到準員工具備知能、技巧、負責及具潛力等特質。

不論如何,學位授予的新趨勢,在在提醒高等教育機構與業界的合作應該更緊密,如此對學生、業界、高等教育機構,乃至政府部門都會有正面的助益。

文章轉自:教育部電子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eeuc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