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回到美國大學擔任訪問學者,除了既定的研究計畫,也跟念書時認識的朋友聯絡上,大家的孩子都上中學了。

華人父母們談話的內容不外乎打聽學區,鋼琴、小提琴等才藝的比賽練習,以及孩子加入哪些運動項目;因為美國重視體育,亞裔孩子儘管多數進不了校隊,父母依舊努力讓孩子參加社區體育社團,未來申請大學名校才有優勢,不管大人小孩都行程滿滿。這種忙碌讓我感到熟悉,台灣的父母也是這樣趕場,只是是把孩子接送至各大補習班。

天下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成功,至於什麼是成功,大抵是依循所處社會的主流價值觀。

在美國,一個優秀的孩子不能只有成績好,要有才藝,更要能運動;原本在台灣只求孩子得到滿級分的父母,移民到了美國,便會要求孩子花時間運動、參賽。

常有人批評台灣父母的士大夫觀念,那是因為我們的主流社會價值觀就是獨尊滿級分:學測、會考後學校掛出的滿分紅布條,報紙的狀元報導,還有從小學開始無所不在的分數組距到國高中排名;中產階級的父母大概也都是這樣一路得到目前的職位與報酬,當然很少人想要突破主流。

華人朋友的孩子告訴我,美國中學其實不輕鬆,文武都要行,十分忙碌辛苦,有時連睡覺時間都不夠。但看著他們比起同齡的台灣青少年(特別是女孩子)明顯健美的身材,我覺得他們的辛苦比較值得。不少研究都指出運動與健康的正相關,能增進學生的學習力,而我們的社會價值觀確實不夠健康,青少年時期的孩子需要大量運動促進發育,他們卻得從早坐到晚,同時又要求走不動的老人要多運動。

大家都說健康無價,卻經常看到學校為了拚分數而犧牲體育課,我們真是虧大了。

文章轉自:聯合新聞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eeuc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