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專題】從換日線開始──英美留學生故事

感恩節假期的前一個禮拜,正進入第二回合的期中考週,在校園的每個角落都能看見埋首於書堆、電腦的大學生們。我常常和同是從高中畢業後才來到美國念大學的朋友們開玩笑說,我們選了一條最艱辛的路,挺過了台灣國、高中 6 年高壓教育體制的荼毒後,來到美國的大學繼續拚命,兩邊都沒玩到......。

但同樣是努力唸書,在兩地求學的心境卻有很大的不同,一邊是困惑、迷惘,一邊是堅定、甘願。這樣的轉折,我不清楚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心態逐漸成熟、視野更加廣闊帶來的改變,還是因為兩地的求學環境的確有什麼不同,讓學生們自然多了幾分企圖心與創新的精神。我帶著這個疑問,在校園裡慢慢尋找解答。

這天,校園剛入秋,涼涼的天氣配上加州的陽光,很適合坐在草坪上曬曬太陽。我趁著兩堂課中間的空檔,躺在草皮旁的吊床上,看著手中的電子書,讀到有意思的段落,就停下來想一想。突然間,一連串整齊劃一的呼喊聲吸引到大家的注意。來到這裡的 1 年半內,已經有不下 10 場的學生社會運動在校園裡發起,主題包含「捍衛黑人人權」、「反對學費調漲」、「抗議警方濫權」、「抵制性暴力」......等議題。我好奇地向前觀看,才知道原來今天是「國際跨性別紀念日」,它的設立是為了紀念因反跨性別的憎恨或偏見而遭殺害的跨性別朋友。學生們用粉筆在地上寫下無辜死者們的姓名,希望喚起大眾的覺知。

在學生領袖大聲疾呼表達他們的訴求時,我耳邊卻傳來輕快的愛爾蘭舞曲,這才想起室友跟我說他們今天有場快閃活動。往身後一轉,他們就在距離 15 公尺的地方,勾著手、踏著步伐,隨著音樂表演了一段傳統的愛爾蘭舞蹈。將視線往左邊移動 45 度角,又看見圍成一圈又一圈的學生們,摸著訓練有素的狗狗們,一邊融化得喊著「好可愛~」。這是學校每學期的期末前為了減輕學生們的壓力而舉辦的「動物療法(Animal-assited therapy)」。再往右邊的草坪望去,有人做戶外瑜伽、有人玩飛盤、也有人曬著太陽念著書,還有一群來做校園導覽的國、高中生們,像小綿羊般的緊跟著學生導遊,觀看這生機勃勃的一切。

逛了一圈,我躺回吊床上想想是什麼原因,讓美國的大學生們能在畢業前培養好成熟的心態面對競爭激烈的職場、甚至出現一個又一個的年輕 CEO,用創新翻轉全世界的傳統產業。

我想這個課堂中沒教、卻在美國大學校園中潛移默化的秘密,應該是「自由、自主的求學環境」吧:

這裡絕大多數的學習都由「個人」的興趣與需求出發,要選什麼課、什麼系、參與什麼社團、什麼活動,都沒有拘束、也鮮少有無形的同儕壓力,因為美國社會以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為主流,對於別人的選擇他們相對的不是那麼在意。而當我們有了自由後,創新自然而然地就出現了。

就如《Google 模式》書裡所提到的 20% 時間計劃,讓員工們把 20% 的工作時間投入他們選擇任何有興趣的研究或專案中,而他們發現雖然在這段時間內產出的成果並不常令人感到驚豔,但在不斷嘗試完成作品的過程中,員工獲得的學習與靈感已經遠超過能計算的價值了。另外,一般人普遍都誤以為這個創新計劃的關鍵要素是時間,事實上最重要的是「自由」。

與其不斷單方向的「授業」,不如提供一個自由的學習環境,加上完善的資源,讓校園充滿多元的可能、讓學生們主動摸索、投入自己有熱忱的事,然後在適當的時機為他們「解惑」,才能完整教育的價值、解開創新的秘密。

我翻下吊床,把電子書放回書包裡,準備走向第二堂、也是今天的最後一堂課。20% 時間計劃完成!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換日線》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eeuc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