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美國留學,在美國大學錄取中,留學生家庭背景一直很重要,在二十世紀以前,大學被以所謂「盎格魯撒克遜白人清教徒」(WASP: 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為代表的上流社會所壟斷,如一些猶太平民子弟靠優異的成績進了常青籐院校,就讓既得利益集團驚恐不已,並得按考試成績的客觀標準錄取學生。這種錄取政策,並非看起來那麼公平。

例如,猶太子弟學習認真刻苦,即使在公立學校就讀,也精心準備常青籐院校的入學考試,並未能經常戰勝WASP子弟。紐約是猶太人的聚居地,地處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首當其衝,猶太學生的比例一度達40%以上,於1910年在哥倫比亞大學推動了美國大學的第一個專門的「錄取辦公室」,其使命就是解決「猶太問題」,把那些「不受歡迎的學生」的人數減少到最低限度,辦法是在錄取時不僅看成績,還要看學生的「品格」和「領導力」等素質。

這種評價方法具有非常主觀色彩,使錄取官員可以繞開客觀的考試標準,結果大見成效。到1921年,哥倫比亞大學的猶太學生比例被壓到了22%,哈佛、耶魯、普林斯頓這三巨頭也很快效法。考生進大學不再是參加一個考試那麼簡單,而要填寫詳細的個人和家庭背景資料,撰寫自傳性的作文,描繪足以證明自己的「品格」和「領導力」的課外活動。還要「實力派」教育工作者寫推薦信。錄取時要處理的信息也越來越複雜。之後錄取辦公室就成了美國大學中普遍、永久的部門,美國大學的歷史由此被改寫。

如今美國留學,美國的大學錄取仍然不僅僅是看成績,個人在功課外的成就、家庭背景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學校在取捨過程是嚴格保密,這就給錄取過程帶來相當大的神秘性。最近馬薩諸塞州的兩個知名大學Tuft University和Amherst College讓《波士頓環球報》的記者監督整個錄取程序,最後並將觀察公開登在報紙上,使得很多人對美國大學在錄取過程的審核有了一個非常具體直觀的瞭解。

以上這兩所大學有「小常青籐」之稱,錄取競爭非常激烈。《波士頓環球報》記者的監督觀查是;Tuft University今年有15000名申請者,最後能收到錄取通知的有3000多學生,錄取委員會有7名成員,從3月開始一起開會審閱錄取資料。一名女生的申請材料是:成績全A,女童子軍成員、舞蹈家,但如此優異的記錄大家很快就予以否決,一位錄取委員會成員說:「這樣的人太多了。」另外一位意大利藍領工人的兒子,動人地描述了他對食物和家庭的熱愛,以及他和自己智障弟弟的關係,一下子被大家看中,很快獲得一致通過。

Amherst College的錄取委員會有6位成員,要在7700申請者中挑選1100位學生。一位科羅拉多的學生的資料顯示,他成績平平,在一般情況下肯定不合格。但錄取委員會發現,他父親離家出走多年,母親失業,他生長在犯罪率極高的社區,結果,他的成績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委員會一致決定錄取。

當然,美國留學,這樣考察學生的家庭背景,並非論出身取人,也不是把大學變成慈善機構,其最終目的還是挑選人才。在這樣的選才過程中,大學把社會和家庭因素當作衡量學生「品格」的一項指標。以後在一生的事業中是否有克服艱難險阻的品格,是你成功的關鍵。你上大學前如何「克服生活的挑戰」,能非常明顯地體現出來,艱難的生活也加強了你對他人的理解力,成為你的「領導力」的基礎。
更多美國留學相關資訊http://www.ieeuc.com.tw/service1.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eeuc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