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開始收費,瑞典2011年秋季招收的國際學生數從前一年的16000人直線下滑到1300人。在流失生源中,中國學生占很大一部分。

  2011年秋的入學季,前往瑞典的中國留學(微博)生大幅下滑。原因是,從今年秋天開始,瑞典取消了非歐盟國家本科、研究生階段學生免費的政策。對於中國學生而言,這意味著每年平均十几萬人民幣的留學費用。

  10月上旬,南方周末記者應瑞典教育部之邀,赴瑞了解瑞典留學政策的出台背景。瑞典教育部表示,他們希望能夠吸引到更優秀的學生。

  “取消收費”討論了六年

  “我在申請的時候,就已經聽說了要收學費的傳聞。”在瑞典皇家理工學院(KTH)就讀醫學影像學碩士的李思超幸運地趕上了2010年瑞典高等教育的免費末班車。

  那時候,是否取消免費就已經在瑞典這個素以全免費教育著稱的國家討論了多年。

  “這個政策可以追溯到上屆政府。”瑞典教育大臣的政治顧問安娜(Anna Neuman)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2006年1月,執政的社會民主黨政府建議對來自歐盟以外國家的學生徵收學費。報告一公布,就遭到高校和工會的反對。他們在10月提交了一份針鋒相對的報告,表示收費將令瑞典失去大量來自外國的人才。

  瑞典人口僅900萬,卻擁有多家世界知名的汽車、飛機製造企業,發達的工業對眾多留學生也頗具吸引力,但瑞典的產業更需要國際學生。

  “我們需要中國學生、印度學生。”隆德大學無線通訊技術碩士項目負責人弗雷德里克(Fredrik Rusek)說,“瑞典的工程師很緊缺,留下優秀的國際學生,對瑞典很有意義。如今的瑞典學生總說自己更喜歡與人打交道的工作,就算去咖啡館里當服務生也很樂意。長此以往,瑞典公司招不到人,就衹能搬到國外去了。”

  國際學生還能促進教育增值。“學生在找工作時,一個很好的賣點是:他們曾與來自几大洲几十個國家的學生一起學習、互動。”隆德大學品牌管理碩士項目負責人伍爾夫(Ulf Elg)說。

  代表教師的工會組織在意見書中寫道:理解收費的需求,但要警惕,收費最終指向本國學生。

  此觀點得到了瑞典學生組織的支持。在瑞典,學生組織是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每一所高校的各類決策機構中都有學生代表的身影。“我們非常反對收費,我們認為接受教育是一項基本權利,而不是像衣服和鞋子一樣可以買賣的東西。”瑞典學生聯合會主席莫阿(Moa Meuman)說,“免費教育是我們引以為傲的東西。”

  在巨大的爭議之下,瑞典政府的收費時間表一推再推,歷經兩屆政府,直至2011年秋季學期才開始實施。

  用優質替代免費

  儘管瑞典國內反對收費聲音頗為強烈,但支持者更為眾多。在針對收費法案的投票中,絕大多數議員投了贊成票。聯合執政的四個政黨,以及最大的在野黨社會民主黨全部同意對國際學生收費。

  “支持者的主要理由是,瑞典應該以高質量的教育水准參與國際教育市場的競爭,而不是僅靠免費作為賣點。”教育大臣政治顧問安娜說,“以前,對那些本來付得起學費的國際學生,我們也不收學費﹔但現在,我們可以節約一部分資源,將其用於提高教育質量,並為優秀學生提供獎學金。”

  儘管免費與優質並不絕對矛盾,但免費客觀上的確滋養一部分劣質者。瑞典所有大學,衹要有學生都可以獲得政府相應的撥款。這就養育了一批資質不佳的高校,它們在本國招收不到足夠的生源,但能依靠免費吸引大批留學生,由此獲得政府撥款。

  自然,在此番政策轉型中,這些學校受到的影響最為嚴重,許多國際項目不得不停辦。

  能提供高質量教育的名校則相對樂觀。“衹要能給學生提供足夠的獎學金,我們並不反對收費。”烏普薩拉大學副校長科斯騰說,“學生交了學費後,我們的責任更清晰,更有必要為他們提供良好的教育。”

  有觀察者認為,瑞典,乃至整個北歐在高等教育政策上的轉向,實際上與近年來福利國家面臨挑戰並不斷進行的調整合拍。

  2006年,在過去74年中執政了65年、堅持高福利模式的社民黨下台,四個中右翼政黨組建新政府。新政府一上台,矛頭所向就是“福利過剩”。

  旅居瑞典的華裔作家茉莉也認為,瑞典福利制度的改革及政策的“向右轉”是促成收費政策的原因之一。根據她的觀察,此番收費的“催化劑”是丹麥──這個緊鄰瑞典的北歐國家自2006年開始向非歐盟國家學生收學費。

  在提供免費教育的國家越來越少的今天,倘若依然堅持對國際學生免費,也容易令納稅人感覺心理不平衡。瑞典出國留學的學生中,大約95%的人都需要交學費。“為什么我們瑞典納稅人要給外國學生付費?”在查爾姆斯理工大學工作的塞西莉亞(Cecilia)說,“出國留學交學費,這很正常。”

  開始重視大學排名

  瑞典各界本以為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但國際學生的劇烈下跌依然超出了預期。

  官方數據顯示,2011年秋季學期,僅有不到1300名非歐盟國家學生付費到瑞典求學,而前一年的數字是超過16000人。在流失的生源中,中國學生占據了很大一部分。

  隆德大學在招收國際學生方面算是成功的。由於做了很好的推廣,隆德大學在留學生份額上從6%上升至18%。但絕對數量依然難如人意:招收400名非歐盟學生的計划目標衹完成了207人。

  “我們的目標是回到之前的學生數量,這需要下大力氣。”烏普薩拉大學副校長科斯騰說,“不僅要提高教育質量,還要將我們的質量告訴別人。學術質量可以用各種數據指標衡量,比如宣傳我們的諾貝爾獎獲獎者數量﹔但教學質量有簡單的方法能告訴大家嗎?所以瑞典高校普遍也開始重視大學排名了,大家都很留意自己的位置。”

  “不過,良好的質量仍然是最好的市場推廣。”科斯騰強調。

  瑞典不少大學有可資驕傲的教育質量和科研環境。“這裡的環境非常适合做科研,設施齊全,經費充足。”在烏普薩拉大學讀分子生物學博士的龐艷紅說,“國內需要三天干完的活兒,在這裡一上午就能干完,因為科研與產業緊密相連,有公司可以提供實驗需要的蛋白、試劑盒。教材、文獻都是新鮮的,國內中文版本一般兩三年後才會有。”

  但顯然,在這個教育市場國際競爭的年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即便是卡羅林斯卡醫學院這家負責評選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全球頂尖醫學院,也成立了國際合作辦公室進行推廣,並且特意招了几名中國學生開設自己的博客,介紹在瑞典的學習生活情況,並為申請者答疑。

  為了吸引國際人才,瑞典政府除了設立各種獎學金之外,也相應推出了更為寬松的勞動移民法:學生繳納學費後可以合法打工,畢業前找到工作的留學生可將學生簽證換為工作簽證,簽證數量沒有限額。此外,政府還正在討論:是否允許留學生們在學業結束後繼續在瑞典逗留6個月,以方便他們找工作。

  瑞典自由黨高等教育政策委員會甚至建議:如果理工科的留學生承諾在學業結束後留在瑞典工作數年發揮人力價值,就可以免除他們的學費,但這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對。“收取學費後,瑞典肯定不是一個可以以低成本混得一個文憑的地方。”中國學生李思超說,“但如果妳是真的希望學到東西,尤其是如果妳希望在生物醫藥、工程技術等瑞典的優勢學科深造,那么這裡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文章來源:新浪新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eeuc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