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為誰留學

「我其實不想出國,留學是父母的意願,實現的是他們的希望。」2011年夏,大學畢業的小王最終選擇去實現父母的願望,赴英留學。「如果我不去留學,父母會傷心。」在小王的父母看來,最重要的是他拿到國外學位。

與小王父母有類似想法的家長不在少數。據媒體報導,小花(化名),父母在很早以前就打算送她出國:「爸媽認為,親戚的孩子都留學了,也得送我出去。」

至今年10月,小花在日本已生活學習兩年。「始終覺得,家鄉情結斷不了。如果可以,我只想在國內上大學、找工作!」

孩子「被留學」,在低齡留學生群體中相對更為多見。不乏一些先於孩子有留學意願的家長的身影。

「不要比較,不能說誰家去了,我家也要去。」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在對待小留學生出國學習的問題上,需要更理性一些。」

在低齡留學的情況下,家長務必要尊重學生本人的意見。如果本人不願意出去,父母又要堅持,孩子出國後就很難適應國外的環境,也不願意去調適,很多就只能中斷國外的學習回國了。這不僅損失了金錢,也損失了寶貴的學習機會和學習黃金時間。

「圍城」心理

「留學並不像人們想像中那麼光鮮亮麗,每個留學在外的學生都挺不容易的,箇中的努力和苦澀只有自己心裡最清楚。比起國內的環境,在國外有時候更為嚴格苛刻,即將邁出國門的學子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才行。」

留學生其筆下的漫畫人物「小伊坨」穿著寬寬大大的衣服,戴著帽子。留學生解釋說,這樣會很溫暖,而且這樣的形象不會引人注目,有一種待在自己的堡壘裡的感覺。

她的這番話也許道出了很多留學生的感受。即使是自願出國,出國前後的落差也需要時間調整。

一項針對留學澳大利亞的國內學生的網路調查顯示,留學生因業餘時間無處可去而常以網路和影碟打發時間者占26%;找不到傾訴物件和途徑的占17%;學習、工作或經濟壓力大導致失眠者占16%;自認為「吃得好睡得好,心情暢快」的,僅占被調查者的7%。

「一些留學生是抱著美好的願望走進留學這座『圍城』的,會事先為留學加些想當然的理想光環,這樣就容易造成心理落差。」曾留學瑞典的小陳說。

完整的教育由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方面因素疊加而成,無論哪一方面缺失,都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輿論宣傳對留學成功與否的評價,對海歸的地位有所誇大,也加大了留學生的心理預期,導致他們在海外生活或者回國後更加容易產生心理落差與失衡。」

行前三思

根據資料分析推測,未來幾年國內留學人數將持續增長。

隨著留學熱持續升溫,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負笈海外求學。相關留學專家表示,避免心理健康,要在出國前就開始心理建設,以客觀心態面對出國。在規劃海外求學目標時要有長遠的打算,同時給自己留足後路,做好輸的心理準備。

在小陳看來,留學成功者大多是做足困難準備、目標清晰的學生。「最重要的是要清楚自己出去要幹什麼。」小陳說。

關於低齡留學生群體,來自金吉利的留學專家認為,首先,家長要對自己的孩子有精准的判斷,看是否適合出國。其次,如決定出國,需提前讓孩子做好承受失敗的心理準備,培養孩子的溝通與自理能力等。

即使做了充足的準備工作,留學生在國外遇到困難也在所難免。很多大學都有國際留學生組織,能幫助學生解決各方面的問題。如果學生出現嚴重的財產或生命安全方面的問題,也可以聯繫當地的國內使領館。

文章來源:鳳凰網

rss.png facebook.png youtube.png blogger.png favicon[8].png Twitter-icon.png IconPlurk.gif 

 

 
arrow
arrow

    ieeuc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