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04月30日訊】 (大紀元記者周行多倫多報導)在經濟及就業不景氣的時候,對於失業率高企的年輕人來說,如何通過高等教育找到工作更顯重要,社區學院為迎合僱主的需要,推出更多培養實際動手能力的課程,受到國內外學子的親睞。

Ethan在中國大陸讀高中時計劃畢業後讀大學理科。移民加拿大後,覺得學物理化學沒甚麼意思,想學電腦,試了一下,發現編程序挺枯燥,就改學平面設計。他說:「平面設計涉及很多自我創意,沒有太多的限制,可以有很多自我發揮的餘地。我還比較喜歡畫畫,就選了這個。」

在選學校時,Ethan說:「將來找工作,經驗最重要。」 你就是大學畢業,成績很好,沒有經驗的話,「僱主會覺得不安全,不錄用你。」

他說,做藝術設計的行業,大學的課程很長,教理論的東西比較多。「我知道學院在設計方面教的比較實用,就選讀學院。」

Ethan正在George Brown學院讀平面設計課程的第一年。他說,前2年是學基礎的東西,第3年基本是做實際的設計,是一個為時1年的大型項目。

George Brown學院媒體關係經理卡倫達(Joyann Callender)對《大紀元》說,學院的課程諮詢委員會(PAC)有行業領袖和校友參加,他們與各系共同開發課程與教學大綱,「通過提供現實世界的知識及其要求的特定技能,保證所開設的課程及時,與行業相關並能反映出其發展的趨勢。」

她說,George Brown的目標,是在2015年前,使所有的課程都含有工作現場的教育內容。「我們相信,學習做一個工作的最好方式之一,是動手去做。」

來自中國的國際學生阿東稱,他在多倫多讀高中時就聽過老師說,大學理論較多,學院教實際操作技能較多。

阿東正在Centennial 學院讀電影及廣播專業1年級。他說,讀學院是他自己的選擇。父母原來希望他讀大學,「但我告訴他們大學與學院的學費差別後,他們就不堅持了。 」

不過,阿東讀學院是為了學到更多實際操作的技能。他說,課程包括拍攝、剪輯、寫作等。這行業本來就是要求動手能力,作為國際學生更要考慮畢業後工作的問題,為了找到工作,「應該是讀學院好」。

學院積極吸引國際學生

加拿大各級政府都在積極吸引國際學生,他們不但給當地經濟帶來即時的貢獻,畢業後如果能找到合適的工作,還是移民部希望招攬的永久居民候選人。

卡倫達說,George Brown與各行業有密切關係,而且校園靠近商業區,更易讓學生獲得工作經驗。學生在校期間必須獲得實際經驗,途徑包括合作教育(co-op),學生要參加至少1次為時4個月的全職工作,可以是受薪或不受薪,工作與他們學習的課程直接相關。「很多學生畢業後被他們co-op時的僱主僱傭為全職員工。」

她說,學院的很多課程都包括了工作機會,比如兒童早期教育課程的學生,可以在George Brown自己的9個日托中心和育兒專家一起工作;很多餐旅學生在校園附近的跨國連鎖酒店實習。全職的國際學生不需要工作許可,可以在校園內工作。學院的職業服務部提供免費服務,幫助學生改善找工技能;並通過網上招聘啟事搭起學生與僱主之間的橋樑。

Humber學院商學院副院長格裡芬(Paul Griffin)對《大紀元》說,Humber學院為國內外學生提供22個4年制學士學位課程,商學院佔了其中的10個。學位課程同樣反映出行業最新的技能需求,與目標公司建立關係,給學生提供實習及建立人脈關係的機會。

 

文章來源:大紀元

獲得更多第一手資訊!

rss blogger facebook youtube pixnet twitter gplus_1 Plurk

 

arrow
arrow

    ieeuc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