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總幹事博科娃5日在中國蘇州舉行的「加強語言能力和21世紀教育」國際大會(又稱世界語言大會)上指出,享有語言教育是人權,包括多語言和母語教學在內的語言教育,可為消除貧困、推動可持續發展和實現永久和平奠定基礎。
根據聯合國新聞中心5日報導,教科文組織與中國政府共同舉辦的世界語言大會5日在中國蘇州開幕。即將結束訪華之旅的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博科娃(Irina Georgieva Bokova,1952年7月12日─)出席會議並致開幕詞指出,全世界所有的語言都具有平等相聯的特性,它們不僅是人們觀察世界的眼鏡,也是人們相互理解、進行寫作和表達現實世界的一種重要方式。
博科娃強調,語言是一種重要工具,享有語言教育也是一項人權,包括多語言和母語教學在內的語言教育,是消除貧困、推動永續發展和實現永久和平不可或缺的基礎。因此,提倡多語言、方言和母語教育,對於國際社會塑造2015後的全球發展議程至關重要。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出席開幕式並致辭指出,語言文字是人類文明代代相傳的載具,是打開溝通理解之門的鑰匙,是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的樞紐,越來越成為促進人類全面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
劉延東表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語言文字工作,大力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以科學保護各民族語言文字,促進人際溝通、知識傳播、文化繁榮、對外交流與合作,對現代化建設和社會和諧產生了重要推動作用。
根據世界語言大會官方網站指出,在全球化、多元文化的世界中,語言能力變得越發重要,已經成為發展的關鍵。199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會員大會第12號決議案中採納了「多語教育」一詞,指的是在教育中使用至少3種語言,即母語、地區或國家的官方語言和一個國際性語言。這種語言和文化的多樣性促進了人類的創造、革新和包容,對語言學習者能真正融入世界、成功就業以及持續地終生學習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世界語言大會官網表示,語言文字促進人類交際和資訊共用,並深刻而全面地影響著國家和社會。作為人類的獨有特質,語言能力,無論是口頭的還是非口頭的,是人們表達智慧、拓展視野、獲取知識、參與社會以及與他人交流互動的主要手段。正是依靠語言,人類關於世界的知識才得以繼承和傳播。也正因為如此,語言鞏固了人類社會,創造和傳承了文化特性,也創建了人類文明。
本次大會從3個不同視角討論語言能力:語言能力與社會可持續發展、語言能力與語言教育創新、語言能力與國際交流合作。 其中與國際交流合作的部分,世界語言大會指出,學習一門新的語言是進入一種新的文化的鑰匙,也是存在與認識世界的途徑。它開啟了未來之門,增進了個體和社會間的理解。這一主題將以加強語言教育、提高語言翻譯能力的成功實踐為基礎,探討如何進一步推進有關各方間語言教育國際交流合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