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讀本科、碩士、博士時,對學校排名、專業排名側重點應不同。上周日,曾任中國駐美國紐約總領館前公使銜教育參贊,負責留學美國學生的所有相關事宜的艾方林教授應一留學機構的邀請來到佛山,與佛山學子分享了其幾十年的駐外使館教育工作經驗,帶來了美國最真實的教育詳解。現場家長和學生都表示獲益良多。
談美國教育方法 老師不講對錯鼓勵創新思想
在美國生活多年,艾方林表示,其最讚賞的是美國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美國是以開發智力為主,培養興趣為主。而我們中國是以灌輸知識為主。」
艾方林提到,美國的教學,老師講課很少,大部分是自習。中國老師講課講得很細,學生聽懂了,任務就完成了。美國老師講課並不講透,告訴你參考書是什麼讓你去思考。打個比方,中國是飯做好了,喂到嘴讓你去吃。美國是告訴你怎麼去找飯吃。這樣培養出來的人尋找知識的能力比較強。「美國上課時隨便坐,隨便談,也不用舉手。老師不講對錯,而講你的想法好不好,有沒有創造性,每時每刻鼓勵創新思想。」
此外,美國人多元的文化和對待失敗的態度也讓艾方林感受很深。「美國的學術氛圍很寬鬆。美國是多元文化,各種想法和平共處。各種思想碰撞,可以大大提高創造力。哈佛、耶魯的教授跟我說,『我的想法沒人干涉,領導支持、同事支持,干對了,開個party鼓勵你繼續前進。失敗了,也開個party鼓勵你繼續前進。」
談留學選校:公立和私立都有好大學
國內很多家長以為,美國的大學中,公立大學比不上私立大學。艾方林帶來了他的真實體會:「美國的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中都有很好的學校。美國的公立大學只是成立比較晚,但他們發展得很快。學校之間的交流非常多,所以水平提高得很快。公立大學和私立大學最多的差別是經費來源,但體制、管理上都是社會化的。家長不能單純以私立或公立認定學校的好壞,而要根據學生特點進行選擇。」
據了解,美國大學有文理學院、教育性大學、研究性大學、社區大學。文理學院裏面,強調的是通識,並不強調專業,艾方林認為,這是抓到了實處。「基礎打得牢,才能發展好。不像中國,本科就強調專業,所以面很窄。美國大部分的名人,都是本科讀文理學院,碩士讀研究性大學。」
艾方林還提到,美國的學費和學分都沒有統一規定。不同學校同一專業,學分都可以不同。即使同一學校,不同專業,學分也不同。學生可以根據不同的經濟狀況去選讀學校,選修不同的專業。有錢的,選貴的學校和專業。經濟上拮据的,選便宜一點的學校和專業。「也就是說有錢沒錢都可以上大學。一般來說,美國大學平均每個學分是1100美元。如果畢業要150個學分,那麼讀完大學本科大約需要15萬美元。」艾方林說。
談專業選擇 主要考慮個人興趣和社會制度
對於很多中國家長為孩子選擇專業時,往往考慮「哪個專業好就業,哪個專業好賺錢」,艾方林認為,不能這樣進行選擇,有兩個問題要定位好。
首先,專業選擇,要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哪怕現在不賺錢,可能過一段時間賺錢。因為市場經濟是波浪式的。現在哪個專業賺錢多,學生多,過兩年可能就業困難,賺錢就少。
現在美國有5個專業比較好。一個是會計專業。每家公司都會僱用會計。第二是計算機專業,這個專業面寬,這幾年學習的人也少了,所以好就業。第三個是經濟學和金融學專業。雖然這個專業有點虛,但現在很多大公司需要人才調研,所以,這專業還是比較好就業。第四個專業是商業管理,因為現在是商業化時代。第五個是醫學。
但對於醫生這個職業,艾方林專門提到:「醫生在美國很賺錢。但如果你是中國人,去美國當醫生,那是很難的。因為文化差異的原因。所以,我建議在中國本土長大的人,到美國去不要輕易學醫學。回來工作可以,但在美國工作就較難。」
另外,有些專業是需要考慮國家社會制度和發展階段的。例如法律,如果在美國工作,什麼法律都可以學。但如果回中國工作,刑法和民法就不要學,因為社會制度、經濟制度和意識形態都不同。還有建築和建築學,在中國是很俏的。但如果在美國,找工作就很困難。因為發達國家房子都建起來了,沒有什麼要建。這在歐洲也一樣。
此外,艾方林還提到,對於讀本科、碩士、博士時,對學校、專業等排名側重點應該不同。例如,如果讀本科,選擇學校排名相對靠前的。如果讀碩士,學校排名相對弱一些,主要看專業。如果讀博士,學校排名、專業排名相對弱一些,主要看導師。導師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水平的高低。
文章轉自:新浪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