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裔學生通常給人的印象就是家庭的文化傳統造成重視小孩教育的刻板模式,競爭激烈只為了能爭取進入哈佛或長春藤等名校,而能順利踏入這些名校的大門,困難度卻是與年俱增,引發亞裔學生家長積壓已久的不滿和抱怨,聯合向聯邦政府陳情,其中也難免涉及種族歧視等敏感議題。

 

為此,加州大學兩位教授Jennifer LeeMin Zhou聯手調查研究工作,廣泛的訪談洛杉磯大都會地區華裔移民和越南難民的下一代子女作成報告,並即將出版新書「亞裔成就的繆思」(The Asian American Achievement Paradox),書中以兩大亞裔族群(華裔和越裔)的家庭背景區別為主軸,延伸出其子女成就的趨向。通常華裔家庭較越裔家庭來得富裕,對子女的教育也更為重視,尤其是父母都受高等教育,在華人有限的社交圈內,互相評比,自然會盡力給予子女足夠的學術支援,譬如安排家教班或考前準備班等額外課程,希望子女學業成績更為傑出。

 

Ms. Lee在接受高等教育紀事報訪問時表示,早在1965年以前的那段期間對亞裔移民的印象還是留在難以同化、不潔及充滿疾病的負面印象中,直到1965年美國移民法修改,大量開放給具有高階專門技術及受高等教育的東亞國家的人民,例如華人和韓國人,進入美國求學、就業並成家。由於這批屬於菁英類的亞裔移民在美國努力讀書、工作並獲得成就,讓美國人對亞裔的印象徹底改觀,轉為教育程度高、工作努力及高成就的正面印象,他們的子女及下一代理所當然的被認為應該也是如此,好處是在眾人的期望下,亞裔學生受到激勵,就算原本只是一般普通的學生,也會表現得比他原來該表現的還要好。當然壞處也有,一些拿不到全A又進不了頂尖大學的亞裔生,會自認為是被劃分出去,成為狀況外的一員,族群認同感低落,甚至拒絕納入族群,以免被貼上高成就的標籤,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壓力。

 

亞裔族群正面印象帶來的好處,其實也只是限於求學階段,進入工作專業領域,更往上一層級晉升時,工作努力、刻苦耐勞等優點就不再具優勢,反而亞裔缺少的創造力、管理者氣勢,及領導技巧等才是在職場上佔上風的主要因素。

 

至於申請大學時亞裔族群的正面印象是否會加分,Ms. Lee並不認可,沒有任何明顯證據顯示與其有相關連,主要是以學生在高中的成績來判斷,但也很難辨別學生的成績是否有被老師對亞裔族群的正面印象所影響。至於最近亞裔族群聯合向聯邦反應哈佛等名校對申請入學的亞裔學生不公平,Ms. Lee認為所謂亞裔是包含多種族群,並非只有華裔或日韓裔等高成就及教育程度高的這群人,其他還有更多的像柬埔寨、寮國等地的民族,他們子女的輟學率甚至會高過非裔或西裔族群,這才是真正需要幫助的對象,如果這些名校招生仍以人種和種族為考量因素,就應該讓這些亞裔的弱勢族群也能從中真正獲益,而不是只一味的壓抑亞裔族群的入學率。

 

文章轉自:教育部電子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eeuc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