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rene Lu/【專題】從換日線開始──英美留學生故事

16 歲時初到美國留學的時候,我很常被問這些問題:

「What's your favorite color?」

「What's your favorite sports?」

「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sten to?」

「What's your favorite movie, and why?」

當時,我突然警覺到,聽起來如此簡單的問題,我在台灣的時候怎麼從來沒人問過我?我也從來沒有仔細想過這些問題的答案,因此給出來的答案都模糊不清,模稜兩可,或是用台灣人最喜歡講的「還好,都可以,都差不多耶」打發過去。後來才明白,美國是個非常重視「個人」的文化環境,每一個人都必須要有自己的特色,否則你就是個無趣的一般人,在人潮洶湧的學校裡立刻就被忽略。當然,經過了這麼多年的留學歷練,現在的我終於可以大聲地說出這些問題的答案,並且有憑有據。

這讓我想起在台灣唸高中的時候,學校裡總是有一股「女神」風氣。每個年級都會有幾個又會唸書又漂亮的女孩子,她們大多還會一些才藝,或許參加過歌唱比賽,又或許是熱舞社社長,大家對她們都是羨慕又崇拜。上了大學,大學裡也有「系花」與「校花」的存在,單一的審美標準便跟著所有人一同成長,彷彿「漂亮」與「多才多藝」成了一個女孩子身為人生勝利組的決定性要素。而她們若不小心傳出一些緋聞、或露出了所謂的負面形象,許多時候都是全校皆知,甚至鬧上媒體,人人在她們背後議論紛紛,「女神都不女神了。」

然而,在美國,根本沒有所謂的女神。對我來說,所有的女孩都值得被稱為女神,僅僅因為她們努力認真地活著,並且非常懂得如何「做自己」。

在美國大學校園裡偌大的廣場上,我們與無數個同學擦肩而過,沒有人會多看你一眼,因為大家都在忙著過自己的生活:

凌晨兩點的圖書館會議室裡,或許有著戴著眼鏡與明天面試奮戰的中國女孩們,學生會裡有著為少數族裔學生發聲的墨西哥裔女孩,廣場上認真為甜甜圈叫賣的那位白人女孩或許正在為癌症團體募款,校外的黑人女孩們正拉著布條為前幾天的槍殺案抗議。

你可以大方地做自己,因為沒有所謂的「別人的眼光」會盯著你的一舉一動。你想把頭髮染成紫色或綠色,想刺青,或大方地與朋友們分享約炮經驗,都無所謂。你甚至可以正當地在前一晚的 party 上喝得爛醉,隔天再精神奕奕地去當志工為流浪漢發放食物,後天穿著套裝去參加 Startup 的 Conference,也不會有人指責你偽善。理由很簡單,who cares?這是別人的生活,干你什麼事?就算真的有人不喜歡你,那又如何?這又不是他的人生,這是你自己的人生。

美國這個多元又複雜的國度教會我許多事情,但「做自己」是最基本,卻又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項生存技能。當社會只給了我們一套既定標準,並且同儕與親朋好友都在用這套標準公審我們的時候,我們是否能夠真的自在地做自己想做的事,說自己想說並且覺得該說的話?當我們讀了無數篇網路上教我們如何做自己的文章,我們真的做自己了嗎?還是我們只是誤把社會上理想中的樣子套在自己身上,以為那樣子就是做自己,但其實還是在做別人眼中的自己?

或許開始問自己,what's your favorite color?What's your favorite sports?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sten to?What's your favorite movie, and why?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換日線》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eeuc888 的頭像
    ieeuc888

    留學家.世界地圖

    ieeuc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