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
在各種光鮮亮麗的理財商品廣告結尾,總有這樣的一句警語。為了不要浪費廣告秒數、旁白朗讀速度飛快得令人驚嘆。而我還曾特別上網搜尋這句台詞、努力練習,希望可以唸得一樣順暢流利,卻屢屢失敗。
在台灣低薪和不太善良的工作環境底下,「出國」這個人生的選項,在這個人人拍照上傳出國修圖美照的年代,成了無比美好的意象。而許多「打工留學」報喜不報憂的媒體文章,也似乎有那麼點像是華美的廣告吧。
「打工留學有笑有淚,申請前應細讀以下說明書。」
而在我親身經驗五種「廣告不實」後,才深深體會,廣告不會告訴你的事情,真的很多啊!
以下是我五年倫敦生活的童叟無欺使用心得文:
1. 優雅古典?
也許你會和我還沒來到這裡時的想法ㄧ樣,想起英國就覺得應該會是個充滿優雅和古典、甚至皇家氣息的地方吧?
是的,優雅存在於大笨鐘和西敏寺國會大廈的外觀,和「優雅緩慢」的行政效率。
盡情享受的「古典」更是隨手可及,亦包括家中和各處因老舊而時常損壞的基礎建設,或者不斷施工造成的種種不便。
還記得,出了倫敦希斯洛機場的第一眼起,我就像劉姥姥逛進大觀園似的,把脖子伸得長長的,想探出窗外。
不管在這裡過了多久,只要搭上紅色公車樓上第一排,就覺得享受這處處精緻的窗,眼睛被餵得飽飽的。市中心的美麗街景,就跟故事書裡一樣啊!
但在維護了古蹟和建築歷史的同時,倫敦也保持了虛弱的水壓、老舊的管線和具有年代的各種生活方式。
也許也是特別「幸運」,第一個租房的經歷,正是暖氣和熱水器跟我們一樣怕冷。寒流來襲,家裡的暖氣也寒流,熱水器也流出冰冷的水。不得已,用瓦斯和熱水壺燒水再用毛巾擦拭身體,就是洗澡。
提著內衣褲浴巾、厚著臉皮去朋友家洗澡或者打聽便宜學校健身房,都只是為了滿足有熱蒸汽的浴室、有溫暖的水流出來的蓮蓬頭,這樣卑微的心願。
2. 你必須有自己的口袋。
口袋應該要有多深呢?
時常在網路上看見有人發問,該帶多少錢來?或者日常開銷應該是多少?
就算你身上只帶著微薄的金錢,我相信你仍有機會能以幸福的姿態過活,但請雙手合十的祈禱好運。不要遇上:房仲不願意退你房租押金、海關就是想找理由扣你包裹的稅金。然後路上也不要刮風下雨,讓你能夠不需要花到公車地鐵錢。
如果是從父母的口袋拿錢,心理難免抱著自己恨鐵不成鋼的惆悵;如果是從另一半的錢包拿錢,我則格外建議離開台灣以前,請先保高額保險給你的父母,以防各種社會案件發生。錢字頭上,可不止一把刀。
簡而言之,如果能靠自己的能力,好好的打工、實習或工作領英鎊,真是再安全不過的選擇了。
而如何認真地加入領英鎊的行列,可能又是另個值得說個三天三夜的故事。
3. 練習再見
人生是要時常練習說再見的,而再見卻是一件難以熟能生巧的事情。又豈止是難,而是下次再遇見新的朋友,再次感覺擁有碰撞出火花的對話,你開始在轉身後計算剩下相處的時間。又熱鬧又孤獨。
我時常覺得若把倫敦比喻成一個女子的話,她是孤傲而美艷的,是知性聰慧裡外兼具的美人。但就是個性難相處了點,如果要和她交往,恐怕要付出不少銀兩,腦袋裡也該有些東西。所以她擁有難以計數的追求者,而真正留下的倒是不那麼多。
在這裡的日子,幾年之間,朋友的姊姊、姊姊的朋友、朋友的朋友、不熟的、與熟悉到不能再多的朋友都一一造訪,總是欣喜地相見,努力地說著下次再見,卻也真的不知道什麼時後再相見。
認識了一些來自以前聽也沒聽過的國家名稱的朋友,三個月五個月後,他們也回到了自己的家鄉。
我在這裡最喜歡的朋友,在英國長大,但在他回到距離倫敦五小時車程後的家後,一年也頂多見一個週末,或在他回到倫敦時見上一個午飯的時間。
在這個世界上最遙遠的恐怕不是生與死,而是隔著螢幕卻沒有能力再相見的距離。
也許是沒有足夠的金錢飛去他地相見,也可能只是兩者的忙碌,更可能的則是,在距離遠了久了之後,一起擁有的革命情感也淡了。
在倫敦,有無法一言道盡的各種生存困擾,但也有幾萬種為何還在這裡繼續過活,並且不想離開的理由。
旅行就像交友網站上的對象初次約見面吧?看著每個地方的漂亮的照片,或者深深受對方的氣質和故事吸引。一切都新鮮,也有著冒險的緊張期待。
但留學工作就更像和某個人交往,練習面對新的空氣、習慣某個城市的習慣。有開心也有不情願,亦都是自己的選擇啊。 有些人傷痕累累,也有一拍即合的例子,正如同此生最愛的中文作家張愛玲所言:
「不管你的條件有多差,總會有個人在愛你。不管你的條件有多好,也總有個人不愛你。」──《半生緣》
一切都看適合不適合,想不想得開。況且,此刻此地擁有的煩惱,換了另個場景時光地點或許仍舊困擾,何必怪罪這個無辜的城市?
總之,這樣各種愛忌妒恨的糾結情懷,仍舊讓本人以這是愛、是一種選擇的姿態,續繼努力在這個高物價的土地上活下來。
《關於作者》
Joy,還在ㄧ個做夢的年紀,希望可以當插畫家 當作家 當藝術家 當美食家。目前則是卡在介於畢業生和設計師和攝影師的路上。喜歡ㄧ切美食美景喜歡ㄧ直吃。 東海美術沒有畢業 倫敦聖馬丁畢業。
此刻在倫敦活了五年,跟神禱告想要下個五年或者五十年。我的臉書
《關聯閱讀》
等了三年,我終於當上小英學妹──出國留學,是不斷探究自己的攻頂之旅
留學生不敢說出口的秘密,與最深最黑暗的恐懼
重新找到出國留學的勇氣,只為遇見真正的世界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換日線》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