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是許多人的夢想國度,無論是花都巴黎還是南法的蔚藍海岸,都令人心生嚮往。在這除了許多壯麗的自然景色之外更擁有許多超過百年的歷史建築,歐洲對於文化資產的保存以及人文底蘊的培養,特有的風俗民情更是令人著迷不已。除了旅遊,透過留學、遊學的方式讓你更能融入到真正的法式生活,透過學習及體驗發掘出有別於以往對於法國所產生的既定印象,而你又瞭解法國多少呢?

當從教育、生活、社會福利制度及生活層面一一剖析完後,你會對於法國有更深一層的認識的。



1. 要先有一桶金才能到海外留學?

許多人對出國留學最常考量到大筆的金錢花費,容易因為經濟的考量而卻步。卻不知其實法國對待外國學生與本國學生一樣,都能享受住房、醫療、保險和交通等諸多補貼,還有許多優惠的補助措施,讓留法不再只是夢!以租屋補助的對象來說,只要符合幾點規定:例如與房東不是親屬關係、或沒有領取家庭補助的留法的學生,只要取得在法的居留證再登入cfa.fr即可估算能夠獲得多少房屋補助金,之後就可在網路上直接申請,非常快速方便,不用再煩惱租金的問題。

那學費呢?別擔心!假設就讀法國公立大學,只要繳交基本註冊費及健康保險,學雜費是由法國政府負擔,一年只要約平均200-400歐元的註冊費用,可說是相當的便宜且划算,除了外國學生也可以打工外,如赴法就讀碩士以上的課程,從法國政府、歐盟到台灣教育部,都有提供台灣學生獎學金,到留學法國,真的沒有這麼貴!

2. 留學法國不要等!26歲以下才有的優惠福利

在法國,26歲以下的青年能夠享受許多優惠。從每天在家與學校間的通勤說起,每個城市幾乎都給予學生交通費優惠的價格,以擁有超過百年歷史的巴黎地鐵來說,26歲以下的學生可購買專屬的“IMAGINE R”年票,無限搭乘次數,有些地區政府還會補助住在當地的學生交通費呢!

此外,如果在台灣,你為了省錢不敢買票看展,來法國唸書就不用擔心了! 法國非常重視人民的藝術教育,藝術不只給特定族群欣賞,一個工程師,可以同時是藝術品收藏者,因此許多博物館或美術館,像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羅浮宮,只要持學生證就能夠免費參觀或是享有優惠進入。這也是外國學生瞭解法國文化與歷史最經濟實惠的方式,還會不小心地培養了藝術欣賞的能力,喚醒自身潛藏的文化靈魂 。

shutterstock_216505150
3. 沉浸在生活美學中的法國:全年不停歇的藝術節

「今年5月法國藝術家將羅浮宮的金字塔變不見了!」、「我今天在上學的路上又看到Karl Lagerfeld」、「昨天有人在塞納河旁取景拍片,我不小心給它入鏡了!」,不要懷疑,在藝文產業活躍的法國生活,時不時就會有這種意外的驚喜!

所以,更別說全國各地每隔幾個月就有大大小小的藝術節慶:1月的「安古蘭漫畫節」、2月的「尼斯嘉年華」、7月的「亞維儂藝術節」。想體驗整座城市變成節慶場地嗎? 就來參加6月的「世界音樂節Fête de la Musique」、9月的「歐洲文化遺產日」和10月的「巴黎夜未眠 Nuit Blanche」,全都是免費的活動。整個城市在此刻頓時化身為音樂廳和博物館:你可以在夏日於咖啡廳享受冰飲,同時欣賞街角的音樂會、趁開學前的某個周末參觀平常不對外開放的總統府、在秋天的某個凌晨兩點在羅浮宮與蒙娜麗莎對望。

當你身處於這些場合中,會發現法國人不是為了辦活動而辦,而是想讓這些美好事物進入一般人的生活中。不論年齡、國籍、階級,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每個人都機會享有文化資源。

shutterstock_274025582
4. 壯遊歐洲不再是夢想、國際化學習環境垂手可得

身處歐陸,法國與許多歐洲國家為鄰,所以,來到法國,除了讀萬卷書,也一定要行萬里路! 在這裡,出國玩不一定等於昂貴,許多遠程交通工具都有特價,像是法國國鐵SNCF的青年卡(Carte Jeune),只要你介於18-27歲,買了這張卡即可享有最多半價的優惠,包含前往至其他歐洲國家的高鐵(TGV),帶你直達倫敦、阿姆斯特丹、米蘭等地。除了火車,許多廉價航空、旅遊團和跨國巴士都有從法國出發的路線!到法國留學的同學們,一定要把握機會,好好的規劃行程,趁學校放假期間遊歷法蘭西與歐洲各國,飽覽歐洲多元的文化,讓留法生活更加精彩!

便捷的交通,再加上歷史、文化因素,法國吸引了許多來自歐洲和世界各地的學生,成為全世界前三大留學國家,更是非英語系國家中的第一。因此,不論是上公立大學或高等學院,選擇法國,你都可自然地沉浸於國際化的學習環境,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合作、切磋,更可以從法國再出發至其他國家移地學習或實習。

shutterstock_245349922
5. 充滿創造力的法國生活:想度假不用跑太遠,

法國人熱愛度假,常常一有假期就離開自己的城市到別的地方享受假期。但如住在不靠海的城市,有些人可能因為經濟因素或是時間考量,無法到太遠的海邊度假,夏天就少了能夠戲水的地方。因此,從2002年開始,貼心的巴黎市政府推出「巴黎沙灘節Paris Plages」,用細砂鋪滿塞納河沿岸,讓巴黎人不用離開巴黎,就能夠享受到在城市裡做沙灘日光浴!這項創意的活動,每年也吸引了無數觀光客來體驗城市中的度假天堂。

6. 體驗法式的慢食文化

剛到法國,可能有些學生到餐廳或到法國友人家吃飯會好奇吃一頓飯的時間為什麼會這麼長?其實法國人非常重視飲食文化,以凱倫.勒比永(Karen Le Billon)所著的《法國爸媽這樣教,孩子健康不挑食》一書中就提到,法國人其實把吃飯當成一種社交性活動;長達兩三個小時,或是一整個下午的用餐時間是法國人放慢速度,享受和他人一起吃飯的意義。同時,法國人的「慢食」還有另外一層意義,我們總是羨慕法國人纖瘦的身材,在法國好像很少看到像美國一樣多的胖子,因為法國人講求慢食,慢慢吃讓身體有時間去品嚐、消化食物,吃得慢,所以吃得少,還能夠察覺到自己的飽足感。

7.在法國,等待是一種藝術!

成長於一切講求快速與方便的台灣,許多留學生到法國起初會受到法式做事風格的震憾教育,那就是等待:「怎麼居留證、房補還沒下來」、「系辦竟然只有下午對外開放」、「服務生怎麼還不來點菜」。

不過,時間一久,這種等待的藝術,也訓練了我的耐心和學會要主動這件事。在法國,當你對一件事有疑問時,唯有主動詢問才能為自己爭取時間獲得答案,被動是會被看扁的,因為法國人會認為這是「你自己的需求,就該為自己爭取」。這與我們在台灣習慣被服務的文化,大相逕庭。適應了這段文化衝擊後,我也不禁開始問自己「以前為何如此被動,又或是在急什麼呢?」

畢業多年後,我發現留法時學到的耐心、主動與尊重,造就了我在職場與人際關係上正向發展,也讓我深刻了解到,留學的收獲不單只是文憑,更可以獲得這些難能可貴的價值。

 

shutterstock_388380514
8. 罷工背後的意義:唯有非暴力爭取,才能擁有屬於自己的東西

相信有些人看過法國罷工的新聞,但是要去法國留學的同學們不需要太擔心。法國人對自由的追求充分展現在社會的開放上,當他們對政府的政策提出抗議時,都是透過人民集會遊行來表達不滿。因此,法國能有現在的便利生活和自由的社會都是靠人民自行爭取來的。台灣人的美德是「吃虧就是佔便宜」,相較之下,法國人較重視自己的權益,他們認為必須在生活和工作中找到平衡點。

9. 法國上課沒有單一教科書:學習獨立思考

法國教育從小便是培養獨立及批判性的思考,甚至到了高中升大學的會考「哲學」更是必考的科目,這些沒有正確答案強調自由思考的邏輯方式,真的是跟台灣非常不一樣!到了大學教授會鼓勵學生發言說出自己的想法外,還有一點是法國的教授不太要求學生買教科書,通常是開書單要求學生到圖書館找書,希望學生上課養成良好的記筆記習慣、下課主動找書、找資料與教授及同學討論,強調自主性的學習方式。

而學生上課的形式和台灣也有差異,在法國的課堂上同學們都非常踴躍舉手發言,和台灣老師問有沒有問題時,大家一片沈默的情況天差地別。其實對於有想法的學生,老師通常會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來法國就拋開以往的學習模式,融入教學相長的課堂腦力激盪吧!

shutterstock_347276894
10. 想留法?不是只有巴黎而已

說到法國留學,相信一般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到巴黎,但其實不只在巴黎,其他城市也提供了一樣優質的學習環境。除了常聽見到里昂、馬賽,可以以學習領域來選擇更為適合的城市:歐洲航太產業的基地—土魯茲(Toulouse)、獲得歐洲綠色首都美名的南特(Nantes),更別說代表葡萄酒的波爾多(Bordeaux)、觀光資源豐富的普羅旺斯(Aix-en-Provence)、被譽為梵谷小鎮的亞爾(Arles)等,都有優秀的學校,生活費也較為親民,還可享受有別於首都的人情味!

文章轉自:關鍵評論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eeuc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