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6年在英國讀博士一年級時,我參加了一個在大英博物館舉行的學術晚宴。你可以想象搞社會科學的人湊在一起吃飯的熱鬧有趣,因為每個人都妙語連珠,有說不完的觀點。一轉眼夜色已深但主賓仍興致不減,可我發現旁邊的一位學者似乎有點坐不住了,時不時焦慮地看看手錶。他有點不好意思卻十分認真地解釋說:「如果這頓飯再不結束,我就要錯過我最喜歡的BBC廣播4台的節目了!」

  聽了這話我又驚訝又覺得好笑,因為在我從小到大的印象裡,只有3種人才有聽收音機的習慣:一種是如我姥爺那樣很老很老的知識分子,一直保持通過AM調幅聽新聞的習慣;一種是拿收音機解悶的出租司機﹔還有一種是擠在一起聽歌曲排行榜的學生。不然都網絡互動媒體時代了,誰還靠廣播獲得新知?那個學術宴會的當晚,我雖已在英國呆了1年半,但我從未想過購置收音機。得知此事,反輪到那位學者瞪大眼睛,驚詫中伴著一絲戲謔說:「一個在英國做研究的博士生居然能不聽BBC廣播4台?!」這句話引起在座很多學長和老師的共鳴,紛紛向我這個「老外」掃盲,其中一個學長更是說廣播4台是一個任何時候打開都能從中受益的電台。

  聽到如此多的贊譽,我第二天一大早就上網找到「廣播4台」,聽聽這個電台到底有多「神奇」。最先吸引我的是早上的新聞快評「今日」節目,其不僅傳遞最近新聞,還常有語言犀利的直播採訪,這比報紙或者電視新聞讓我更快更直觀地了解了英國本地的時事文化。後來我發現了「來自我們的通訊報導」節目,一段段通訊故事帶我走到了世界各個角落。再後來我喜歡上了「偉大的一生」這個請嘉賓選擇一個已故人士,邀專家對此人一生進行深入分析的節目。這個節目讓我看到從古至今不同國家不同行業的各種傑出與精彩。隨著工作越來越緊張,我更偏向10分鐘的「觀點」節目,每一期都由英國知名學者自寫自讀,觀點新穎,文字精緻。當然,不能不提我最喜歡的「孤島樂盤」這個老牌訪談節目,這個節目也是邀請世界各地的知名人士,但前提是假設每一位嘉賓將被放逐於孤島上,並允許選擇攜帶8首樂曲、1本圖書和1件奢侈品。通過讓嘉賓分享並解釋自己對樂曲、圖書和奢侈品的選擇,聽者常會受到別緻的啟示。

  在英國待的時間越長,越發現廣播在英國現代生活裡仍是很重要的角色。比如在大眾文學與影視作品中,主人公聽什麼廣播有時候甚至會成為一種隱形的身份標籤:比如聽BBC廣播4台的多為知識分子,而聽古典音樂與歌劇為主的廣播3台的常是陽春白雪的「上層」人士,廣播2台則是大眾文化的代表,在英國最為流行﹔而一個人若說自己喜歡聽廣播6台,則多半是標榜新潮人士。總之,到英國留學,要想深入了解英國文化,學會聽廣播絕對是門不該錯過的必修課。(張悅悅)

  (寄自英國)

文章來源:人民網

獲得更多第一手資訊!

rss blogger facebook youtube pixnet twitter gplus_1 Plurk

arrow
arrow

    ieeuc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