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台灣飛了十三個小時,終於抵達了維也納。第一次踏上異鄉土地,周圍的人們都是金髮碧眼的臉孔,彼此用陌生的德語交談著,一切都讓初來乍到的我心情忐忑不安。

二月的維也納機場外下著大雪,我深吸了一大口冷冽的空氣後,便向市區進發。拎著大包小包的行李,遊走在城市的巷弄中,經過一棟棟色彩繽紛的房屋。在我們的輔導員Danial帶領之下,跳上穿梭街道的有軌電車,往宿舍方向前進。看著如商務飯店一般的宿舍,以及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這就是接下來展開新生活的地方」,我想。

在我的交換生期間,選修的課並不像在台灣那麼多(以台科大來說,只要修習姊妹校兩門課目即可),因此有很多空閒的時間能夠四處旅行。我在這半年中遊歷了英、德、法、義、奧、匈…等歐洲八國,也認識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親眼見到過去從教科書上聽聞的美好風光、名勝景點、歷史文化,也遭遇到許多挑戰,比如全英文的授課、語言不通、文化差異、旅途中碰到騙子、巴士誤點致使行程大亂、獨自旅行、跟外國人討論台灣在國際上的定位......等,這些挑戰,都成為我生命中的特殊經歷。

如果你想要體驗在國外讀大學的生活,或是想要知道如何快速跟外國人打成一片,我匯整了半年下來在歐洲交換的心得,列出五點我認為最重要的事情,如果出發前就先有這些概念,必將能使留學生活更加精彩。 

1. 不要跟台灣人一起住

很多人在選擇住宿的時候,傾向於跟熟識的人一起住,好處是方便彼此照應,也比較能夠避免因不同文化而起的摩擦。可是半年下來,天天住在一起、玩在一起、上課也一起;到了國外最常講的還是中文,有著類似的思考模式,彷彿人還身在國內,半年之後卻跟出國前沒甚麼差別。試著跟外國人住吧!體驗不同文化的衝擊、睡醒就開始講英文。既然都來到國外,不妨就跨出舒適圈,用開放的心態,好好看看這個世界,認識來自全世界的朋友。

Photo Credit: Jirka Matousek CC BY 2.0

2. 使用公共廚房

公共廚房是在國外交朋友的好地方。在歐洲外食貴,很多時候都是靠自己煮飯,幾乎天天都會花一兩個小時在煮飯上頭。使用公用廚房能有更多機會認識住在同一層的樓友,閒來沒事話個家常,互相品嘗彼此的家鄉菜,一同吃飯聊天,了解對方國家的事情。熟了之後還可以一起出去玩,半夜喝酒暢談。廚房絕對是拓展交友圈、增進國際觀的好地方。 

3. 學習做菜,尤其是家鄉菜

如上所述,在歐洲外食非常貴,一頓正餐大概12歐元(約台幣420元)起跳。大部分的時候都必須靠自己煮飯過活,所以在出國前最好先學習如何做菜,多學幾道料理,才不會只能天天吃義大利麵......

另外,在國外交換時,學校總會舉辦各國的文化交流博覽會,要求交換生準備幾道具有家鄉特色的料理;交換生之間也經常會邀請熟識的朋友一起吃飯。在出國前學幾道台灣菜,不僅能善待自己的脾胃,更是完美的國民外交方式。 

4. 認識台灣的歷史,有自己的想法

在國外,我們就是外國人;對他們而言,我們就是台灣人,來自中華民國。因為我們跟大陸複雜的政治關係,很多時候外國人會搞不清楚台灣的定位。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嗎?」,這時候就要好好地解釋。而要合理恰當地解釋,就需要在出國前深入地認識台灣與中國的歷史關係,如此方能清楚地讓對方知道我們的處境。 

5. 挫折是正常的

剛到國外,得花時間適應不同的文化、人種、語言、思想,遇到挫折是很正常的。

在溝通方面,因為我們的教育著重英文的聽力還有閱讀,甚至聽力也只侷限於美國腔、英國腔及澳洲腔。在一開始聽到各式各樣不同口音的時候,總感到無所適從,再加上缺乏口說的練習,不太能夠流利表達自己的想法。我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才逐漸適應,發現越來越聽得懂對方的意思,也能更流暢地表達。總之,千萬不要放棄。

這半年中,不僅是表面上的語言能力增強;透過宿舍生活還有旅行,學會怎麼和人溝通,儘管來自不同文化背景,只要放開心胸,都能夠成為朋友。如果說大學的必修學分有愛情、社團、課業,現在還應該再加上成為交換學生。出國留學不僅豐富了自己的人生,也為未來出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做好這些事前準備及心理建設,必定會過得很精彩。好好享受一段新鮮又驚奇的旅程吧!

文章轉自:關鍵評論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eeuc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