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華僑報》1日刊發署名文章說,西方社會由於商務環境非常完善,人們在社會交往過程中,首先看重的就是對方的誠信度。這也是一個人在別人眼中的人格位置。誠信度高的人,往往在社會交往中會得到周圍人的尊重;相反,則會人恐避之不及。在海外的每個中國留學生心中都應該建立起一本自己的誠信賬,為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打一個「誠信分」。

文章摘編如下:

不久前,一名曾經在世界知名學府——日本築波大學就讀的原中國留學生因剽竊他人論文,被學校取消了學位。之所以稱他為「原中國留學生」,是因為他在獲取學位以後已經「海歸」回國,並在國內自己經營了一家規模不大,但業績尚可的公司。儘管如此,他還是被自己的日本母校追著屁股後面糾纏其即將畢業時的那一段不光彩的往事。就在這樁「抄襲門」案被揭發前不久,一名現在正在日本留學的中國女留學生為了安慰在國內含辛茹苦供養她讀書的父母,竟然使用一張偽造的大學畢業證書,被日本外務省相關機構發現,最後為此遭到警方的逮捕。

兩樁事件看起來表相不同,究其根源,可謂異曲同工——做人,缺乏誠信。完成學位論文,既是對一個學生在高等教育階段學習成果的檢視,也是對一名學生起碼的誠信水準的檢視。剽竊論文,看似是在做論文時省了一些氣力,但丟掉的其實不僅僅是一個學位,而是人格。說到使用偽造的畢業證書回國安慰父母,就更加不符合邏輯,對於父母來說,真正想看到的並不僅僅是一張紙,而是兒女經過努力學習,能夠自食其力,安身立命。兩宗事件都暴露出一些海外留學生中間確實存在著做人、做事缺乏根本誠信的問題。

在國內,提到「誠信」二字,誰都不陌生。近的有國家專門設立個人誠信檔案,遠的有在中國傳揚了幾千年的儒家思想所講求的「立德」。走在大街上,隨處可見「誠信待客」。「誠信」這兩個字可謂是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隨著社會的發展,人與人之間可以相互信賴,靠的也是誠信。

作為一名離開祖國,遠赴海外留學的學生,誠信做人首先應該成為化在骨子裡的基準。西方社會由於商務環境非常完善,人們在社會交往過程中,首先看重的就是對方的誠信度。這也是一個人在別人眼中的人格位置。誠信度高的人,往往在社會交往中會得到周圍人的尊重;相反,則會人恐避之不及。在海外獨自艱難打拼的留學生更應該首先關注、信奉並且踐行誠信。那名因抄襲論文而被取消學位的原中國留學生,在他身上,缺乏個人研究能力、學習的努力程度不足,其實都不是什麼重要的問題。因為學習努力程度不夠,可以加強自制力的鍛煉,個人研究能力不足可以延長學籍繼續學習,他缺的正是作為一個社會人所必須具備的基本道德底線。試想,在獲取學位上他尚且如此,在經營公司的過程中,誰能保證他信守誠信呢?!

在海外的每個留學生心中都應該建立起一本自己的誠信賬,為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打一個「誠信分」。不能信守誠信,往往都是因為貪圖利益,為利益所驅使。今天抄襲一篇論文、偽造一張畢業證,或許可以蒙混過關,不需要家裡再為自己投資,不需要再過艱苦的學生生活,但無形中被「省去的」誠信,卻牽扯著自己的人格,這被「省去」的一部分,最終都將形成一股反作用力,讓丟掉它的人為之付出代價。(蔣豐)

文章來源:新華網

rss.png facebook.png youtube.png blogger.png favicon[8].png Twitter-icon.png IconPlurk.gif 

 

arrow
arrow

    ieeuc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