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者張舒涵台北報導】台灣人才失衡危機,教育部、中央研究院、國科會13日提出「尖端科技人才培育方案」,發起「推廣國際連結」、「學研銜接社會」及「鼓勵高教多元」行動。從102年起,每年新增30名博士、13名博士後研究的公費留學名額,前提是取得全球排名前30 頂尖大學的入學資格,預計正式上路3年之後,將有116名公費留學生在國外作為儲備人才,人數將成長34%。

人才失衡成當前危機

去年8月,由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廣邀產業、教育、科技、藝術界代表,連署「人才宣言」,提出台灣近年嚴重的人才供需失衡問題,研擬因應對策。記者會上,蔣偉寧指出,台灣當前的人才累積確實達高峰,卻停滯不前,尤其在國外3、40歲的學者相當缺乏,未來人才將往上走或往下走,現在是關鍵時期,必須儘早因應。

「推廣國際連結」部分,國科會主委朱敬一指出,一方面要「善用院士平台」,台灣中研院院士與榮譽院士涵蓋8位諾貝爾獎得主、37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等人才推手,如何透過對全球科學卓越的院士群的協助,讓年輕人有機會進入頂尖學術機構,是國科會、中研院、教育部未來半年的工作重點。

另一方面則要「擴大公費育才」,教育部國際文教處處長林文通說明,現在的公費留學制度,一般公費留學部分,每年提供135名學子到國外攻讀碩博士,採取每位學生1年提供新台幣130萬元費用補貼;留學獎學金部分,則提供350個名額,每位學生1年美金1.6萬元,以2年為限。

配合「尖端科技人才培育方案」,從102年起,每年將再增加30個名額,讓已取得全球排名前30名的頂尖大學入學資格者,到國外攻讀博士學位或博士後研究,比照一般公費留學生作法,每人每年補助新台幣130萬元,估計公費留學人才人數將成長34%。蔣偉寧補充,公費留學生最長時間以15年為限,特殊個案可另外辦理。

高教評鑑去指標化

「鼓勵高教多元」部分,蔣偉寧說明,高等教育過去被定位為菁英教育,現在已轉型為普及化,應加強講究「全人發展」的博雅教育。由於高等教育評鑑注重量化研究成果為外界詬病,蔣偉寧表示,未來大學評鑑將朝向「去指標化」,由各大學訂出發展方的自評機制,讓大學發展多元特色,再由政府檢視學校訂定標準和成效,預計7月份訂出相關辦法,優先開放教學卓越大學和頂尖大學申請。

朱敬一說明,中研院和國科會將邀集學者、產業界代表,舉辦會議凝聚社會共識,討論推廣「博雅教育」、「人才培育」議題。教育部也會邀集中研院士收集產、官、學意見,預計明年4月擬定出「人才培育白皮書」,5月辦理人才培育會議。

▲為培育台灣人才,擴大公費育才規模,並與國際連結,國科會主委朱敬一將引進中研院資源,讓台灣在海外的院士引薦優秀學生進入國際頂尖機構,充實海外人才庫。(圖文/黃士航)

▲教育部長蔣偉寧表示,透過跨部會擴大公費育才的規模,預估3年後,我國公費在外留學或研究的年輕學子人數將成長3成4。(圖文/黃士航)

文章來源:新浪網

歡迎到,獲得更多第一手資訊!

rss.png facebook.png youtube.png favicon[8].png twitter.png IconPlurk.gif icon_weibo.gi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eeuc888 的頭像
    ieeuc888

    留學家.世界地圖

    ieeuc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