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受教育十二年,直到去年到加拿大讀大學。雖然目前只在加拿大讀了一年,但在這一年對讀書與教育的看法卻完全改觀。
問題就出在台灣從不培養學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在台灣受教育時,我討厭讀書,更討厭學校保守的風氣,用強迫的方式叫我學習。我們被訓練成機器;對長來說,教育就是背誦,因為只要將課本寫的牢牢記住即可進入好的高中與大學。但教育真該是如此嗎?
剛到加拿大時我看到許多熱愛讀書的學生,還記得當時段考完看到朋友在看論文,我問他說:「你為什麼還在讀書?」(「Why are you still reading?」)
他連頭都沒抬就跟我說:「我喜歡學習,不喜歡唸書。」(「I love learning, but I hate studying」)那對當時的我來說很奇怪,因那時我只在乎我的在校成績好不好;對當時的我來說,每一本書與練習題不過是為了考進醫學院。
但在開放式思考的教育下,與和熱愛讀書的人共事後,我開始發現自己的不足。我羨慕我周遭的朋友們,因為他們講話流利、富有內容、理性,批判力極高。漸漸地,當我發呆時,我開始渾身不對勁,會想要去書櫃拿本書來補充我的論述能力;會想要打開電腦隨興地打篇社論或短篇小說,去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
現在鬧得沸沸騰騰的課綱微調也是臺灣教育系統血淋淋的敗筆。對政客來說,教育是培養思考模式一樣的機器。他們要讓未來世界的主人翁對臺灣這塊土地失去意識;只允許新生代對中國的「偉人」與國民黨的「英勇事蹟」有單方面的看法。
就與喬治‧歐威爾的《1984》一樣,一個極權政府總是害怕多元的聲音與擁有批判性思考能力的群眾。書裡面,政客移除了所有政治相關和違反政府的單字,並壓迫價值觀不同的人們。國民黨不是笨蛋,牠們早已意識到自己的政權岌岌可危,所以才步上歐威爾「小說」的後塵。因為當所有人都失去思考能力時,整個臺灣都能任他們宰割,也不用擔心會有淒慘的歷史定位。
臺灣的課綱需不需要改革?當然需要。但不是往壓迫思考的方向走,而是向北美一流大學借鏡。臺灣要開始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給學生自由,並在學生思考遇到瓶頸時給予適當的協助。
高中時我討厭保守的校風,而應付當時的考試對我來說也不難,所以許多老師很討厭我,覺得我不努力、不用功。我永遠記得有個老師跟我說:「你再這個樣子,去世界排名 18 的大學一定會被當光然後 drop out(被退學)。」我想跟那個老師說妳錯了。我現在在學校的一年級生裡排名前百分之二,而如果我拿著臺灣高中教我的那套去國外讀書,我不可能會在短短的一年有如此令人滿意的成果。但我也不會為這年的成果感到驕傲,因為越學習,我越發現自己所欠缺的。整個臺灣的教育系統壓迫著學生的思考能力十二年,師長更愛對思考模式不同的學生貼上「壞學生」的標籤。
可悲的是「教育」在臺灣不過是政客鬥爭的工具罷了。要解決臺灣如此蠻荒的教育環境,唯有讓現在的大人們知道教育是讓學生學會思考、愛上學習,因為思考和自我學習能力是伴隨學生一輩子的工具。大人們要意識到年輕的一代不再想用儒家思想那套來學習。
現在反對課綱微調的高中生開始思索政府塞給他們的課本內容是對是錯,師長就應當給予鼓勵。需要學習「教育」的正是在學校裡的老師和教育部的政客,但這些「高知識分子」卻反其道而行,打壓學生批判的自由。
如果大人們想要改革教育,我想請他們發現到問題就是出現在他們這些教育學者上。還再把問題推託給高中生不認真讀書,覺得愛搞社運就不用這麼努力,正是臺灣教育會如此失敗的原因。
文章轉自:新唐人電視台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