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進入富比世評比美國百大大學並且能畢業的學生當中只有 49%是如期畢業。然而,在這個普遍認為人人都該上大學、上大學能有助擠身中產階級的年代,擁有大學學歷的人數中卻有近半數未充分就業、未能充分發揮所學,這種現象又代表了什麼?
過去的大學生用四年完成學業,現在愈來愈多學生要花上五年,而這樣的差距在公立學校中更為顯著。多花一年完成學業帶來的結果是:多一年的金錢開銷、損失一年的薪資收入以及一年的實際工作經驗。
為何現在的學生要花五年完成傳統上為期四年的學業呢?有許多合理原因。也許有些學生必須負擔自己在大學期間的開銷,必須少修一點課、半工半讀才能持續下去;也許有些學生在學期間參加了企業合作計畫或是實習,因此在課業上落後了一個學期。總是會有些學生無法如預期達到必修課要求,而那門必修課或許下個學年度不會開課,或者有些學生必須面對選課制度面的類似困難。
公立與私立
儘管這些原因全都合理,但是在私立學校中延畢的情形似乎少得多。私立學校的學生經濟來源多半為家長,因此不需要半工半讀以供給自己在學期間的花費。但私立學校的學生一樣會參加實習,或是因為課程選修人數限制而錯失他們需要上的課。
根據富比世,四年畢業的平均比率在私立學校為 59%,公立學校為 32%,整體來說私立學校的應屆畢業率較佳。此外,絕大多數由私立學校畢業的學生是用四年完成學業(超過 80%),但在公立學生的畢業生當中有將近一半花了五年以上。亞利桑納州大是富比世資料當中最大的學校,根據 2011年美國教育部的數據,該校在六年當中讓 57%的學生畢業,當中有大約 44%的學生就讀超過四年。
造成這種差距的一個明顯原因是學費,私立學校的學費平均為公立學校的將近四倍。大學學費與績效中心 (The Center for College Affordability and Productivity) 主任理查.韋德指出經濟上簡單的供需原理:「當某樣東西花費較高的時候,消費者就會較保守節儉著使用;因為私立學校比較貴,家長就會對於學生能否在四年當中如期畢業較為在意。這讓私立學校之間形成一種畢業率的競爭,以吸引學生入學。一般來說家長會希望一年美金 34,000的學費能夠繳交四年就好,而非五年。」
那是一生中最好的時光
將上大學視為消費行為是合理的,對許多人來說,大學時代是他們一生中最棒的時光:學生們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全美學生學習投入調查 (NSSE)追蹤學生們每週的時間運用,以大一和大四生而言,私立學校的學生比公立學校的學生花更多時間進行深入學習活動。這表現出私立學校較為嚴格的特性,以及私立學校不說廢話的文化(或者說較少廢話)。
大學生活很有趣,學生能夠接觸到真正出了社會反而難有管道的社交場合。反映到花費的部分,私立學校的學費是公立的四倍,因此私立學校的學生會花較少時間在這樣的社交活動上、較為專注在完成學業以期四年畢業。至於公立學校大大的仰賴納稅人的錢,韋德說:「投資人力資源是一回事,投資學生參與社交活動是另一回事。」
大學如防空洞
隨著就業市場蕭條,在求職的壓力及困難之下學生會找尋替代方案,其中一個簡單的替代方案就是待在學校裡。也許有學生突然發現能多上一堂數學課有多棒,或是一直很想上卻總是沒時間的藝術課程有多麼不容錯過,然後就留下來在校園中多待一陣子。學生們在學校裡待久一點以逃避真實世界中的種種困難、那些令人卻步的人生抉擇,同時也能夠延後就學貸款的還款期限。許多學生繼續升上研究所以作為一種緩衝,期望過幾年之後就業市場會更理想。
不良誘因
該如何處理這種問題?看起來公立高等教育機構有著很大的誘因誘使學生留在校園裡久一點,對於頂尖的私立學校來說情況就不一樣,私立學校想要和頂尖的公立學校爭奪優秀學生,像是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密西根大學、威廉與瑪麗學院也都面臨同樣的學生爭奪戰因而迫使畢業率上升。然而,更多的公立學校只跟相似的公立學校競爭,而州政府的補助款可能會受到就讀學生數影響。韋德指出:「如果學校能因為學生延畢而取得補助,那麼相較於四年應屆畢業來說,延畢的學生能夠為學校帶來多一份補助款。」愈來愈多學生延畢,對公立大學來說就等於經費,可以提供研究、運動校隊、行政人員薪資。
如何改善
該如何打破這種不良循環?立法單位可考慮將畢業率列入州政府補助款核發的考量項目之一,如果像這樣的法規付諸實行,校方將會盡力確保學生有機會在四年當中如期畢業。韋德希望這會「消除某些不必要且阻礙學生畢業的畢業規定」。有了正當的誘因,也就是以績效為基礎的經費核發制度,阻礙學生順利畢業的因素將會愈來愈少,缺課落後的學生也會減少。
當然,這有可能導致教授們修改成績或是降低標準,造成成績上的通貨膨脹,韋德認為教學品質不應該成為提升畢業率之下的犧牲品:「或許一次全國性的畢業考試是必須的,這可以確保學生們在畢業率提升的情況下仍然接收到有一定水準的教育。我們或許可將學習成果評鑑納入考量。」如果學習成果評鑑和教學績效與畢業率相連結,我們會看到一些實實在在的改變。如同麥特.富林在大學財務健康報告中所提到的,假如一所學校在學習成果評鑑上的表現不佳,政府的補助款就會迅速縮減,對該校的營運造成重大衝擊。
文章轉自:教育部電子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