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留學面面觀 (1237)
- Feb 19 Fri 2016 11:17
美國大學不教、學生卻都會的事:創新的秘密
- Feb 18 Thu 2016 10:44
中國小留學生蜂擁進美國教會中學
中國學生湧入美國已不是秘密,僅在2015年就有30萬中國學生進入美國大學。中國學生也正在湧入美國中學,以期接受更好的教育和更容易考入美國大學。但可能大多人並不清楚,來美國上中學的中國學生大多數進的是教會學校,雖然他們來自世界上最大的無神論國家。
由於外國學生上美國公立高中受到限制,絕大部份到美國的中國學生都上的是私立學校,他們的家長也不介意學校的基督教背景。根據《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以《信息自由法》從美國國土安全部獲得的數據顯示,在2014年和2015年的前3個月裡,58%持F1簽證的中國高中生上的是天主教或基督教學校。其中近28%的學生進的是天主教學校,其它的30%進了屬於非教派或基督教新教的學校。
- Feb 18 Thu 2016 10:40
你的孩子想出國留學?先看這篇文章
格雷西·列斯戈 (Gracie Riesgo) 的兒子叫亞歷克斯 (Alex),今年 19 歲,是大二學生,但他就學期間並不會拿髒衣服回家洗,因為他在西班牙馬德里上學,和美國加州的父母老家距離將近 6000 英里,還要飛越大西洋。
- Feb 04 Thu 2016 11:52
上海少女自稱懶女孩「討厭考試」靠自學上牛津大學
牛津大學是世界頗負盛名的名校之一,不少人渴望能夠進入該校就讀。但大陸一名女學生,她自認是個粗線條的「懶女孩」,不但會遲交作業、上課也會睡覺,和一般學生沒兩樣。正當大家忙著考試複習時,她卻已經收到英國牛津大學瓦德漢學院(WadhamCollege)的預錄取通知書。
- Feb 03 Wed 2016 10:49
重新找到出國留學的勇氣:不為更高的薪水,只為遇見真正的世界
在我剛踏入大學校門時,我身邊的朋友幾乎每個都有留學夢。或許是科系的關係,那時一臉純真熱血的大家,出國夢想不外乎「出國唸個Top 20 MBA,進外商知名企業擁有高薪好工作」(後面附帶的想像是:人生幸福美滿)。
- Jan 28 Thu 2016 10:53
赴美留學處處「燒錢」 存三大隱形開支
中新網1月27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導,在美留學期間,留學生面臨的各種開支很多,處處都在「燒錢」 ,因此留學生應該對自己的開支做規劃。
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報導,有三大隱性開支是留學生在來到美國之後才會了解,包括:醫療費和醫療保險費用、休假期間的費用、交通費用。
- Jan 28 Thu 2016 10:51
留學美國,我學會如何做自己
- Jan 27 Wed 2016 11:27
吸引學生注意力 課堂前5分鐘很重要
馬奎斯的《百年孤寂》的第一句話立即帶領讀者進入主角的回憶與面臨的現況,讓讀者欲罷不能。我教創造性紀實文學(creative non-fiction)課程時也花很多時間帶領學生分析知名文學作品的開場白,也跟學生一起分析文章的開頭字詞、語句和段落。我告訴學生,大部份的讀者都會以這短短幾個字句判斷是否要繼續看完你的文章。如果開頭無法吸引讀者的注意,讀者還沒看到你後面辛苦得來的觀察就失去興趣。
- Jan 27 Wed 2016 11:23
「英國留學前,請繫好安全帶」──真希望當初自己有先看的良心提醒
- Jan 26 Tue 2016 10:36
美媒稱中國學生留美不靠貸款靠父母:印度學生正相反
美媒稱,美國國土安全部留學生和訪問學者資訊系統(SEVIS)的數據顯示,2014年1月,在美印度留學生人數為105426人。2015年11月,這一數字上升到了181051人。
據美國石英財經網1月17日報道,在美印度留學生相當善於利用資源,他們會試圖用最少的花銷來盡可能多的挖掘就業機會。影響他們決策過程和首要任務的明顯因素有三個:
- Jan 22 Fri 2016 10:52
美國新式SAT上路 學生面臨三種選擇
新式SAT三月份即將上路,目前的高中三年級生面臨要選擇參加現行SAT、新式SAT、ACT,或者全部都參加的選擇。ACT的主辦單位以及負責SAT的美國大學理事會表示不清楚有多少學生同時參加這兩種大學入學考試,但雙方均表示 2015年秋季考試的應試率成長。Kaplan文教機構在11月發表一項針對家長的調查,顯示有43%的學生計劃同時參加SAT與ACT,通常是為了取較高的成績。尋找適合大學的過程已是壓力日增,而選擇要參加哪一種考試,更帶來多一層負擔。
麻州北漢普頓高中三年級的賽琳娜.漢恩認為新式SAT有太多不確定性,「目前關於舊式SAT的資料很多、也有許多指導老師知道如何針對舊式SAT做準備,因此選擇舊式SAT似乎是比較合理的。」
- Jan 21 Thu 2016 11:13
留美外籍學生 臺灣衰退至第8名
根據美國海關與移民執法局(ICE)國土安全調查處(HSI)「學生與交流訪問者計畫」(SEVP, Student and Exchange Visitor Program)公布的最新一季國際學生趨勢報告,目前在美國總計有 120萬名持學生簽證(F visa)或是職業培訓簽證(M visa)的國際學生。這份報告著眼於學生與交流訪問者資訊系統(SEVIS, Student and Exchange Visitor Information System)在 2015年 11月的數據,該線上系統所囊括的在美國際學生、交換訪問者、以及其眷屬數。
根據 SEVIS 在 2015年 11月 5日的資料,在美註冊就讀的國際學生數比2014年11月成長8%;而獲得SEVP認可允許招收國際學生的學校共有8,803所,比前一年降低2%。在美就讀的國際學生當中,39%就讀 STEM領域(科學、科技、工程、數學),相當於超過46萬名學生,而這其中有 87%是來自亞洲。
- Jan 18 Mon 2016 10:57
為什麼華人愛取英文名字?
Jet Li(李連杰)、Bruce Lee(李小龍)、Eric Chu(朱立倫)、James Soong(宋楚瑜)都有中文譯名以外的英文名字,你身邊應該也不少朋友取了洋名。除了讓外國人方便記住、時髦以外,華人取英文名字也和文化、身分、溝通的方便性有關。
- Jan 08 Fri 2016 10:53
別再說年輕人出國闖蕩是逃跑──「台勞」一詞背後的錯誤偏見
- Jan 07 Thu 2016 10:56
給留學生:英語說得笨拙沒人好,你也永遠無須自卑
- Jan 06 Wed 2016 10:59
高中升大學 調適學習有壓力
進入高等學府後的美國大學新鮮人,剛剛度過人生第一次的大學期末考。從高中進入大學,在學業的程度是一大跳躍。從單純的背誦記憶,轉變成為分析判斷,也要運用高深的文字寫作。進入大學,真的不是由你玩四年。
不久前,全美各大學進入期末考週,對於這些才意氣風發進入大學的初生之犢,面臨進入學術殿堂之後的第一次大考驗。有人開始感冒發燒,有人全身痠痛,有人徹夜通宵夜讀。這時候,雖然是家族第一個上大學的好孩子,曾經是高中第一名畢業進入好大學的頂尖學生,進入大學之後,坐在同一間教室裡的同學,都是有著相同卓越的背景,競爭激烈造成大學新鮮人無法適應大學教育的第一個關卡。這也是幾年前曾有一名哈佛學生謊報發現炸彈,只是為了想要躲過一場考試。
- Dec 29 Tue 2015 11:08
「付不起學費就別申請」 紐約大學被抗議
- Dec 25 Fri 2015 10:53
大學合併第一例 KIT成德國表率
卡斯魯爾理工學院(Karlsruher Institut für Technologie, KIT)是一所德國巴登符騰堡邦的大學,同時也是一所國家級大型研究中心。KIT是一所在自然及科學領域國際領先的教育和學術研究機構,擁有9千多名教職員以及近約2萬5千名學生,年度預算8億多歐元,它同時也是德國九大工業大學聯盟(TU9 German Institutes of Technology e.V.)成員之一。
卡斯魯爾理工學院由原卡斯魯爾大學(Universität Karlsruhe﹝TH﹞)和隸屬於國家級荷姆霍茲學會(Helmholtz Gemeinschaft)的卡斯魯爾研究中心(Forschungszentrum Karlsruhe)於2009年秋天合併而成。
- Dec 24 Thu 2015 10:43
「是怎麼樣的老師與環境能培養出音樂家?」台灣男孩在德國學到的事
今年24歲的洪健鈞日前在德國符茲堡奪得胡默爾長笛獨奏比賽首獎(Bertold Hummel- Wettbewerb )。他今年七月才以全體評審最高分成績,畢業於柏林藝術大學,並於八月贏得葡萄牙大西洋海岸音樂節青年獨奏家比賽冠軍。這個年輕男孩參與比賽得到肯定,但背後卻不只「十年功」。